云曳香绵彩柱高。
绛旗风飐出花梢。
一梭红带往来抛。
束素美人羞不打,却嫌裙慢褪纤腰。
日斜深院影空摇。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浣溪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云曳香绵彩柱高。
绛旗风飐出花梢。
一梭红带往来抛。
束素美人羞不打,却嫌裙慢褪纤腰。
日斜深院影空摇。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展示了宫廷中的一幕。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绚丽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同时也蕴含了一些含义和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绣球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绣球花的美丽和华丽。诗中的"云曳香绵彩柱高"形容绣球花的花朵如彩色的柱子一样高耸入云,散发出香气。"绛旗风飐出花梢"描绘了风吹动绣球花的旗帜,使花朵摇曳生姿。"一梭红带往来抛"则是形象地描绘了宫廷中美丽的女子来回抛弃着红色的丝带,增添了一种飘逸和动感的氛围。
诗的后两句则描写了美丽的女子在绣球花前的情景。"束素美人羞不打,却嫌裙慢褪纤腰"表达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因为羞怯而不敢触碰绣球花,却又嫌弃自己的裙子缓慢地褪去,显得腰身不够纤细。这里通过对女子内心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和娇羞。
最后一句"日斜深院影空摇"则是诗人对整个场景的描绘,形容太阳斜斜西下,院子中的影子摇曳不定,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寂寥和凄美的氛围。
总的来说,《浣溪沙》通过瑰丽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绣球花的美丽,同时也透露出女子娇羞和场景的静谧凄美。这首诗词在形象描绘和情感表达上都达到了出色的效果,是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
秋气横排万马,尽屯在、长城墙下。每到三更素商泻。湿龙楼,晕鸳机,迷爵瓦。谁复怜卿者?酒醒后、槌床悲诧。使气筵前舞甘蔗。我思兮,古之人,桓子野。
世已无孔子,获麟意谁知。我尝为之说,闻者未免非。而子独曰然,有如埙应篪。惟麟不为瑞,其意乃可推。春秋二百年,文约义甚夷。一从圣人没,学者自为师。峥嵘众家说,平地生险◇。相沿益迂怪,各斗出新奇。尔来千余岁,举世不知迷。焯哉圣人经,照耀万世疑。自从蒙众说,日月
年年时节近中秋,佳水佳山熳烂游。此际归期为君促,伊川不得久迟留。
依依宫柳指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园林悭十亩,天赐老生涯。雪境吟终夜,春时醉一家。篱疏簪菊种,石古络藤花。莫有同盟者,多煎谷雨茶。
驾言寻凤侣,乘欢俯雁池。班荆逢旧识,斟桂喜深知。紫兰方出径,黄莺未啭枝。别有陶春日,青天云雾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