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饮松下,设松黄汤,作此阕。
罗袜空飞洛浦尘。
锦袍不见谪仙人。
携壶藉草亦天真。
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
醉归江路野梅新。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浣溪沙》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野饮松下,设松黄汤,作此阕。
在野外饮酒,松树下设松黄色的酒汤,写下这首诗词。
罗袜空飞洛浦尘。
罗袜空中飞舞,洛浦上的尘土。
锦袍不见谪仙人。
锦袍的人不再见了,他已成为谪仙(被贬谪的仙人)。
携壶藉草亦天真。
拿着酒壶,借着草地,也能变得天真起来。
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
玉粉轻盈而黄色,有千年的药用功效,雪花飘舞着给万家带来春天的感觉。
醉归江路野梅新。
醉酒归来,经过江边的路上,看到野梅已经开放。
诗意和赏析:
《浣溪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词。诗中以自然景物和个人心情交织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人生感悟。
诗词的第一句描述了在野外饮酒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宁静和惬意。接着,诗人以罗袜空飞洛浦尘来表达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锦袍不见谪仙人表达了人的命运和离别之感。然而,诗人通过携壶藉草亦天真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的后半部分,玉粉轻黄千岁药和雪花浮动万家春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醉归江路野梅新,通过描绘春天中的野梅花,表达了诗人对新生事物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
总体来说,《浣溪沙》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并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这首诗词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受。
烧罢心香午夜阑,玉纖轻捻剪刀寒。衣成恐不如郎意,独着灯前照影看。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湘中老人读黄老,手援紫藟坐碧草。春至不知湖水深,日暮忘却巴陵道。
趋寺松杉夹径栽,解鞍流憩得莓苔。尘昏金篆牌犹挂,灯暗纱笼殿不开。老鹤就凉临古井,幽禽寻食下生台。诗成漫记檐间柱,去矣何时复此来。
万事无心一钓竿,三公不换此江山。平山误识刘文叔,惹起虚名满世间。
槐绿阴初合,榴繁艳欲然。翠筒传角黍,喜节庆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