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游吾漫尔,未慕致身早。
秋来忆山苦,遥夜梦颠倒。
鸣虫待谁听,落叶烦我扫。
谁得省劳人,吾生常草草。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宦游》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宦游吾漫尔,
我在宦海中游荡,
未慕致身早。
尚未追求职位地位,
年轻时并不急于功名。
秋来忆山苦,
秋天来临时,我忆起了辛苦的山行。
遥夜梦颠倒。
在漫漫长夜里,我做梦时常感到迷茫。
鸣虫待谁听,
鸣虫的歌声等待着谁的倾听,
落叶烦我扫。
落叶落在地上,让我感到厌烦。
谁得省劳人,
谁能够减轻我的劳累,
吾生常草草。
我的生活常常匆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宦游生活的思考和感慨。宦游者是指在官场中奔波的人,他们追求功名地位,常常经历辛苦和疲惫。然而,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一种不同的态度。
诗的开头,作者表明自己在官场中漫游,尚未追求高位,对于名利并不着迷。他并不急于一开始就追求成功和成就,而是选择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方式。
诗的第二部分,作者在秋天的时候回忆起了曾经辛苦攀登山岭的经历。这里的"山"可以理解为人生的艰险和困难。他回忆起这段经历,可能是为了对比宦游的生活,表达出宦游者的辛苦和迷茫。
诗的第三部分,作者通过描写鸣虫和落叶,表达了一种寂寞和孤独的情感。鸣虫的歌声没有人倾听,落叶落在地上,作者感到烦躁。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在宦海中的孤独和无助,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的心声。
诗的最后一部分,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够减轻他的劳累?他表示自己的生活常常匆忙,没有时间停下来休息。整首诗透露出一种对于繁忙和功名的疲惫感,以及对于真正的内心宁静和自由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宦游生活的反思和思考。他对功名地位并不追求,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自由。通过对比山行和宦游的经历,表达了一种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追求的思考。
索索夕风遒,渡瀼瀼朝露哀。啅雀袅寒枝,宿萤依败叶。眇然秋兴长,坐与江潮接。
此行莫拟几时回,此去应须到五台。若过曼殊放光处,殷勤为我记归来。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残斗我竹。
举头易见天边日,属目难逢山下村。行尽土粗仍石恶,望穷雨黑与云昏。此身何可数兹役,薄宦有谁能见存。章圣明朝还曲睹,信知缘契在空门。
旅迹飘然与俗分,动时高价逐新文。寄眠僧舍扃秋雨,牵梦家山隔海云。学慕丘轲方共语,道归杨墨任离群。名场好应同人举,垂拱明堂有圣君。
曩窥涉世方,白驹且场谷。平生漫岁晚,志尚向山木。返身观小丑,真成覆车犊。否臧太磊磊,从此更三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