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外风烟老鬓华,归心更切独孤遐。
明知东郭非吾土,苦认西楼是我家。
万古声名供敝帚,九州意气付浮杳。
同来蓬沓於潜女,一笑长歌陌上花。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还自益昌道得张仍修诗次韵》
朝代:宋代
作者:洪咨夔
剑外风烟老鬓华,
归心更切独孤遐。
明知东郭非吾土,
苦认西楼是我家。
万古声名供敝帚,
九州意气付浮杳。
同来蓬沓於潜女,
一笑长歌陌上花。
中文译文:
剑外风烟使我的鬓发变得苍老,
回归之心更加深切,孤立而遥远。
明知道东郭并非我的家乡,
却苦苦承认西楼才是我真正的归处。
千古传声名声为我提供了破旧的扫帚,
九州大地的志气都沉浸在虚幻的远方。
与我一同来到潜女的你,
只需一笑,长歌便在街头的花丛中响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以自身感受为主线,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处的向往之情。
首句“剑外风烟老鬓华”,描绘了诗人因久居外地而使得鬓发苍老的景象,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着,“归心更切独孤遐”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归家的渴望和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明知东郭非吾土,苦认西楼是我家”,表明诗人明白东郭并非自己真正的故乡,但他愿意承认西楼作为自己真正的归处,表现了对归属感的坚持和认同。
“万古声名供敝帚,九州意气付浮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态度。他认为声名和地位都是过眼云烟,不如对九州大地的意气和志向付诸行动。
最后两句“同来蓬沓於潜女,一笑长歌陌上花”,描绘了诗人与伴侣一同踏上旅途,并表示只需一笑,他们就能在繁花街头唱起长歌,展现了对生活美好与幸福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自身体验为基础,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归属的追求以及对名利的淡漠态度,透露出诗人豁达洒脱、追求真挚情感的心态,同时也传递出对生活美好与幸福的向往。
杨柳花飞杏子新,园林无地可留春。却寻风雨江边路,惭愧烟霞物外人。
莽莽古江滨,纷纷坠叶频。烟霞谁是主,丘陇自伤神。吞并宁唯汉,凄凉莫问陈。尽随流水去,寂莫野花春。
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浩渺风来远,虚明鸟去迟。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归山岁月苦无多,尚有丹砂奈老何。绣谷只应花自染,镜潭长与月相磨。君方傍海看初日,我已横江击素波。人不我知斯我贵,不须雷雨起龙梭。
武原离乱后,真界积尘埃。残月生秋水,悲风起故台。居人今已尽,栖鸽暝还来。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
郎署领制诰,十年未上坡。冯唐空潦倒,卫绾是谁何。犹赖紫垣直,聊遮白发多。归田未有计,村树绿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