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垂髫到此山,重游客鬓已雕残。
寺经水后增轮奂,僧比年时减钵单。
绝壑云兴潭影黑,疏林霜下叶声乾。
平生酷嗜朱翁字,细看荒碑倚石栏。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黄檗寺一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犹记垂髫到此山,
重游客鬓已雕残。
寺经水后增轮奂,
僧比年时减钵单。
绝壑云兴潭影黑,
疏林霜下叶声乾。
平生酷嗜朱翁字,
细看荒碑倚石栏。
译文:
还记得年少时来到这座山,
再次游览时,发现已有白发斑斑。
寺庙经过水的洗礼,更加光彩夺目,
僧人与往年相比,徒袍减少,只剩寥寥数件。
深谷中云起,潭水显得更加黑暗,
稀疏的林木上结霜,落叶发出干燥的声音。
我一生钟爱着朱翁的字,
细细观看着破碑,倚在石栏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刘克庄重游黄檗寺时的感受和观察。诗人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第一次来到这座山,而现在再次来访时,他的头发已经斑白,年华已逝。诗中还描述了寺庙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更加辉煌壮丽,但僧人的数量却减少了,只剩下寥寥数人。景色方面,深谷中的云雾升腾,潭水显得更加黑暗,稀疏的树林上结霜,地上的落叶发出干燥的声音。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朱翁的字的钟爱,并细细观看着破碑,倚在石栏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黄檗寺的描绘,表达了岁月流转、人事如梦的主题。诗人以对比的手法,将自己年少时和现在的景象进行对照,凸显了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寺庙经过岁月的洗礼,更加辉煌,但僧人的数量却减少了,这也让诗人感叹光阴易逝。景色方面,深谷中的云雾和黑暗的潭水,以及枯萎的树叶和干燥的声音,都给人一种凄凉、寂寥的感觉,与诗人内心的感慨相呼应。诗末的朱翁字和破碑,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怀念之情。整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何地堪相饯,南楼出万家。可怜高处送,远见故人车。野果新成子,庭槐欲作花。爱君兄弟好,书向颍中夸。
国香不欲论家谱,合姓孙枝作郑花。
墙角新开白版扉,时寻樵牧弄烟霏。代耕岂若收躬稼,赐帛可如出自机。湖海浪游今已倦,山林独往未全非。百年只愿身强健,长为慈亲负米归。
群儿欺老少陵穷,口燥唇乾发漫冲。颠沛须臾犹执礼,古来惟有一高共。
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喜时。名在士人当盛世,生於中国作男儿。良辰美景忍虚废,骤雨飘风无定期。过此焉能事追悔,尧夫非是爱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