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煌煌京洛行》

圣君垂衣裳,荡荡若朝旭。
大观无遗物,四夷来率服。
清晨回北极,紫气盖黄屋。
双阙耸双鳌,九门如川渎。
梯山航海至,昼夜车相续。
我恐红尘深,变为黄河曲。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作品评述

《煌煌京洛行》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煌煌京洛行
圣君垂衣裳,
荡荡若朝旭。
大观无遗物,
四夷来率服。
清晨回北极,
紫气盖黄屋。
双阙耸双鳌,
九门如川渎。
梯山航海至,
昼夜车相续。
我恐红尘深,
变为黄河曲。

中文译文:
煌煌京洛之行,
圣明君王垂下衣裳,
辉煌蔚然如旭日初升。
大气磅礴,景色无遗,
四方夷狄慕名而来,纷纷归附。

清晨时分,朝阳回归北极,
紫色气息覆盖黄色宫阙。
宫阙高耸,如两只巨鳌,
九门犹如江河湍急。

攀登山川,航行海洋,不辍车马的行进。
我忧虑在红尘俗世中,
可能会变成如黄河曲流般迂回曲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唐代首都京洛(指长安和洛阳)的盛景为主题,展现了当时权力的荣耀和繁荣。首先,诗中描述了圣君的威严形象,以及四方来朝的景象,显示了统治者的威望和统一的力量。接着,作者描绘了京洛的壮丽景色和宫阙的壮观。清晨时分,紫色的气息覆盖在黄色的宫殿上,显示了帝王的威严和高贵。双阙如两只巨鳌,九门如江河,揭示了宫廷的庄严与辉煌。然后,作者用梯山航海的比喻形容忙碌的车马,继续显示出京洛的繁荣和活力。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红尘深处的担忧,担心自己会被世俗的纷扰所影响,变得迂回曲折,就像黄河的流程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京洛盛景的描绘,展示了唐代帝王权力的荣耀和繁荣,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红尘世俗的担忧和对真实自我追求的思考。

  • 《幽州送景僧录归钱塘》

    天目山前景老禅,长安传法旧沙门。十年不见身为累,万里相逢舌尚存。漠漠尘埃凝破衲,凄凄风露袭归辕。到家定有秋光在,报答黄花满故园。

  • 《赠姜白石》

    世间官职似樗蒲,采到枯松亦大夫。白石道人新拜号,断无缴駮任称呼。

  • 《送兴宗之彤阳》

    赤日裂后土,万家如烘炉。君行何事役,似为贫所驱。埃尘稍去眼,云景日萧疏。扁舟乘长风,倏忽变三吴。六年羁旅倦,一旦谁扫除。慎勿忘回首,浩荡江山娱。

  • 《古意十四首》

    浣衣轻浣布,布缕不如丝。□坚犹易穿,布弱从可知。

  • 《长相思》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 《张德夫园亭八咏·山堂》

    四顾尽皋壤,此山何可无。翠岚侵户牖,瘦石出江湖。灵运谩着屐,宗文空画图。钓鳌真有力,移得一蓬壶。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