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务经心早,乡评好弟昆。
但为三径乐,无间一家言。
已作贤关梦,争如藻鉴冤。
霜严中夏发,桑柘老南园。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歷建平尉、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五年,以事罢。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黄季通挽章》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黄季通的悼念之情,表达了对黄季通忠诚的赞美和对时世艰难的思考。
诗意:
这首诗中,曹彦约早悟世事,关心国家大事,同时也能以家族间的亲情为乡里评价。作者认为黄季通在家族中处事公正,是好弟弟、好兄长,他在三径(指事业、家族和国家)上都能有所乐趣,并且言辞间没有任何隔阂。诗中也提到了曹彦约对黄季通的梦境,表达了对黄季通的崇敬之情,并将黄季通比作藻鉴,意味着他是一个能够辨别善恶、公正无私的人。最后两句描绘了时节的变化,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黄季通的赞美和悼念,展现了曹彦约对忠诚、正直和家族情感的看重。诗人将黄季通视为一个有才德的人,他在家族和社会中都能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处理事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黄季通的崇敬之情,并通过将黄季通比作藻鉴,强调了他的高尚品质。
这首诗的结构简洁明快,用词朴实自然,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对黄季通的描述,诗人思考了时世的艰难和家族间的情感纽带。通过描写桑柘老南园和霜严中夏发,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黄季通挽章》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黄季通的赞美和悼念之情,通过描绘时世和家族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忠诚、正直和家族情感的思考。这首诗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对生命与时光的思考。
长江飞鸟外,明月众星中。今来古往如此,人事几秋风。又对团团红树,独跨蹇驴归去,山水澹丰容。远色动愁思,不见两诗翁。酒如渑,谈如绮,气如虹。当时痛饮狂醉,只许赏心同。响绝光沈休问,俯仰之间陈迹,我亦老飘蓬。望久碧云晚,一雁度寒空。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我来适过雨,物至如娱予。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老槐苦无赖,风花吹填渠。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馀。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
五字诗成卷,清新韵具偕。不同狂客醉,自伴律僧斋。春别和花树,秋辞带月淮。却归登第日,名近榜头排。
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领上发未梳。床头书不卷。清川兴悠悠。空林对偃蹇。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徒然万象多。澹尔太虚缅。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对君忽自得。浮念不烦遣。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染翰过草圣。赋诗
假使八千五百岁,绍椿松鹤未为奇。不若绍明光不变,此中实应出家时。念道何忧衣食事,千光影裹听莺啼。闻声一啭浑消息,满目莲花不见枝。
露坐仍盘斝,澄澄夜色清。酒如君子厚,月似故人明。短舞天然态,长歌格外声。欢情殊未极,楼鼓发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