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盈盈独立时,六铢衣薄透冰肌。
临川已没龙丘远,辜负芳妍乞好祠。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黄莲花》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黄莲花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时光和美好的事物的怀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一池清澈黄莲花,孤立其中独自娇。身披薄衣透冰肌,宛如玉人步轻摇。龙丘在川已远逝,无法寻觅往日愁。辜负芳妍乞好祠,心中忧伤难遮掩。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池黄莲花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对美丽事物的热爱和怀念之情。黄莲花在清澈的水中独立生长,宛如一个娇美的女子,身披薄衣,透出冰肌的清凉。作者以细腻的描写手法,将花的美丽与女子的娇媚相比拟,形成了独特的意象。
在描写中,作者提到龙丘已经远去,无法再找到曾经的愁苦。这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更迭,曾经的美好已成为过去,只能在记忆中追寻。作者感到懊悔,认为自己辜负了曾经的芳华,希望能得到庇佑和祝福。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黄莲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和逝去事物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时间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追忆。
茱萸笑把登高阁,菊蕊才堪荐一觞。却忆当年关表路,无花无酒更凄凉。
秦女梦馀仙路遥,月窗风簟夜迢迢。潘郎翠凤双飞去,三十六宫闻玉箫。
坐看南北与西东,远近无非礼义中。一县繁花香送雨,五株垂柳绿牵风。寒涛背海喧还静,驿路穿林断复通。仲叔受恩多感恋,裴回却怕酒壶空。
朝随寒云度阴山,暮指落月槌函关。函关牡钥泥为丸,阴山侠客铁作肝。秦如虎狼生羽翰,飞食六国俱创残。生角雨粟怜吾丹,舍生取义我则安。古剑错落黄金鐶,剑光苦短不足看。雕弓矢矫乌犀盘,弓弦易折不足弯。右攜地图墨漫漫,左提髑髅血斑斑。祖龙见此生欢颜,便可快意须臾间。
迥绝尘埃表,宁无造物司。鹿驯贪客过,龙老恶人窥。丹去炉仍在,云生洞愈奇。归舟天尽际,杖履复何时。
乌台当日选名流,佥谓君才与我优。公议略伸君便去,上恩未报我宁留。自怜秦缓难为疾,岂意良霄尚有莸。况是亲年当喜惧,欲将归计问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