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虽有神,淫祀亦其俗。
石马系祠门,山鸦噪丛木。
潭潭村鼓隔溪闻,楚巫歌舞送迎神。
画船百丈山前路,上滩下峡长来去。
江水东流不暂停,黄牛千古长如故。
峡山侵天起青嶂,崖崩路绝无由上。
黄牛不下江头饮,行人惟向舟中望。
朝朝暮暮见黄牛,徒使行人过此愁。
山高更远望犹见,不是黄牛滞客舟。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黄牛峡祠》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黄牛峡祠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神灵崇拜的态度,以及对黄牛峡景色的赞美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大川虽有神,淫祀亦其俗。
尽管大川有神明,但祭祀却变得庸俗。
石马系祠门,山鸦噪丛木。
石马系在祠门,山鸦在丛林中嘈杂鸣叫。
潭潭村鼓隔溪闻,楚巫歌舞送迎神。
潭潭村的鼓声隔着溪水传来,楚巫们唱歌跳舞迎接神灵。
画船百丈山前路,上滩下峡长来去。
画船在百丈山前航行,上游下滩穿越峡谷来去。
江水东流不暂停,黄牛千古长如故。
江水东流不停歇,黄牛千古长存不变。
峡山侵天起青嶂,崖崩路绝无由上。
峡谷的山峰直插云霄,崖壁崩塌道路中断无法攀登。
黄牛不下江头饮,行人惟向舟中望。
黄牛不下江边饮水,行人只能望着船中的黄牛。
朝朝暮暮见黄牛,徒使行人过此愁。
每天每夜都能看到黄牛,只让行人在此感到忧愁。
山高更远望犹见,不是黄牛滞客舟。
山峰高耸更远处依然可见,但黄牛并不停留在客船上。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黄牛峡祠的景色和环境,表达了作者对神灵崇拜的态度。作者认为虽然大川有神明,但祭祀却变得庸俗,失去了本真的意义。诗中描绘了黄牛峡的壮丽景色,如画船穿越山峡、江水东流不停,以及峡谷的险峻和黄牛的形象。黄牛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长久不变的存在。诗中还表达了行人对黄牛的向往和追求,但黄牛却不停留在江边,使行人感到无奈和忧愁。最后,作者通过描述山峰的高耸和远处的景象,强调了黄牛并非停留在客船上,暗示了人们对于追求的事物常常只能望而不可及。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黄牛峡祠的景色和人们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追求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示了欧阳修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洞察。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aa17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偶语无人且复吞,昼晴饶睡憩榕根。鸟鸣幽谷何妨静,花发深林只有繁。逸思共怜居有竹,清阴谁伴酒盈尊。非关兴心回船急,剥啄那知客至门。
儒林冠冕蓍龟,黄发同时二老归。出处古今难一概,青天未可载盆窥。
此树婆娑近浅塘,繁英飘落似丁香。绿阴庭院休回首,应许他乡胜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