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黄山喜晴即事》

一春鸠妇不停鸣,远岫云归喜得晴。
水拍秧田钗股细,风吹麦陇浪纹轻。
天应怜我倦行役,山亦多情互送迎。
三十六峰如好客,相逢便觉眼增明。

作者介绍

叶秀发(一一六一~一二三○),南宋官吏。字茂叔,学者称南坡先生,金华(今属浙江)人。师事吕祖谦、唐仲友。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进士。授福州长溪簿。历庆元府教授,知政和县、休宁县、扬子县。理家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知高邮军。三年卒,年七十。

作品评述

《黄山喜晴即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叶秀发。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黄山喜晴即事

一春鸠妇不停鸣,
远岫云归喜得晴。
水拍秧田钗股细,
风吹麦陇浪纹轻。
天应怜我倦行役,
山亦多情互送迎。
三十六峰如好客,
相逢便觉眼增明。

译文:
春天里,鸠妇不停地鸣叫,
远处的山岭云归处,喜庆地晴朗起来。
水波拍打着秧田,钗股轻柔细长,
微风吹拂着麦田,浪纹轻轻起舞。
天空似乎怜惜我的疲惫行程,
山峰也充满情意地互相迎接。
黄山的三十六峰如同好客之主,
相逢之时,眼界顿时明亮起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黄山的一段经历。春天的黄山景色宜人,鸠妇的鸣叫声萦绕在耳边,远处的云归使天空恢复了晴朗。水波拍打着秧田,微风吹拂着麦田,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诗人感到天地间似乎都对他抱有同情,对他疲惫的旅程表示关怀。山峰也仿佛有情有意地相互迎接,给予他温暖和力量。诗末的三十六峰象征着黄山壮丽的景色,当作者在这里与山峰相遇时,眼界得到拓展,心灵也因此变得更加明亮。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述了黄山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感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中的细微变化,诗人展示了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诗中的黄山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山峰互相迎接如同好客之主,给人一种温暖和欢迎的感觉。整首诗的情感流露出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自然景色和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一种愉悦和宁静的感受,同时也展示了叶秀发诗人的才华和对自然的敏感洞察力。

  •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知非》

    因君知非问,诠较天下事。第一莫若禅,第二无如醉。禅能泯人我,醉可忘荣悴。与君次第言,为我少留意。儒教重礼法,道家养神气。重礼足滋彰,养神多避忌。不如学禅定,中有甚深味。旷廓了如空,澄凝胜于睡。屏除默默念,销尽悠悠思。春无伤春心,秋无感秋泪。坐成真谛乐,如受

  • 《感叹三首》

    孰识维摩病,犹疑子夏肥。少曾逢顺境,动辄履危机。奕局雨斜湿,吟笺风急飞。夜寒逢恶客,酒尽未云归。

  • 《过李群玉故居》

    讦直上书难遇主,衔冤下世未成翁。琴尊剑鹤谁将去,惟锁山斋一树风。

  • 《夔门邂逅同年汪丈议示诗和吟三首》

    造朝敢不戒期程,黾鼓明朝又趣行。好趁雪晴同访古,东屯诗老旧知名。

  • 《初冬月夜得皇甫泽州手札并诗数篇因遣报书偶题长句》

    清泠玉韵两三章,落箔银钩七八行。心逐报书悬雁足,梦寻来路绕羊肠。水南地空多明月,山北天寒足早霜。最恨泼醅新熟酒,迎冬不得共君尝。

  • 《丹霞见庞居士灵照敛手而立图赞》

    放下菜篮,深深敛袂。瞒得丹霞,难瞒自己。恶机关被老爷知,赤土涂牛奶赏伊。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