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盆沉李灩清泉,金鸭嘘空袅细烟。
自有梧揪障畏日,仍欣麦黍报丰年。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皇太妃阁五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玉盆沉李灩清泉,
金鸭嘘空袅细烟。
自有梧揪障畏日,
仍欣麦黍报丰年。
中文译文:
玉盆沉李灩清泉,
金鸭吹出轻缕细烟。
梧桐树自有遮挡,畏惧太阳的光照,
依然欣赏麦子和黍谷,感慨丰收之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由苏轼创作,描绘了皇太妃阁的美景和丰收的喜悦。整首诗通过描写景物和寓意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祝福和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赞美。
首先,诗中提到的"玉盆沉李灩清泉",描述了一幅美丽的景象。玉盆沉在清泉之中,李子飘浮在泉水上,形成了一幅宜人的画面。这里的玉盆和李子象征着贵族阶层的富贵和优雅。
接着,"金鸭嘘空袅细烟"描绘了金鸭吹出的细烟,轻盈地飘荡在空中。这一景象给人一种优雅、宁静的感觉,也暗示了皇太妃阁的境地。
然后,诗中提到了梧桐树,它被描绘成一种遮挡太阳光照的存在。这表明梧桐树的阴凉给皇太妃阁带来了舒适和宜人的环境。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丰收的欢喜和感激之情。麦黍作为主要的农作物,代表着丰收和富饶。作者欣喜于这丰收之年,感谢大地的恩赐。
整首诗以典雅的描写方式展现了皇太妃阁的美景,通过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隐喻手法,诗人苏轼将自然景物与人间丰收紧密联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馀秋更清。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太玄适足覆酱瓿,旧藁乃获塓酒尊。从来事有幸不幸,一笑掀髯谁与论。
影转郎官宿,春随剌史天。相从忽相别,同舍况同年。我爱吴儿说,只如邵父然。赐金真浪费,唤取从甘泉。
有意嫌兵部,专心望考功。谁知脚蹭蹬,几落省墙东。
盘石曾闻受国封,承恩不与幸臣同。时危运作高城砲,犹解捐躯立战功。
重阳无菊闷书空,心似渊明兴不同。聊且携壶上东岭,不妨欹帽对西风。百年尽付无何外,三迳谁如阿堵中。十月黄花方烂漫,莫辞联骑访山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