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日明天仗,仙云拥寿山。
倚栏春昼永,金母在人间。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皇太后阁六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瑞日明天仗,
仙云拥寿山。
倚栏春昼永,
金母在人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祥瑞的景象,诗人苏轼通过鲜明的意象和婉约的语言表达了对皇太后康宁安康的祝福和敬意。在这个场景中,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宛如瑞日高悬,而仙人云彩将寿山包围。诗人倚着栏杆,享受着永恒的春天,感受到金母(指皇太后)的存在,仿佛她亲临人间。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雅致的画面。首句“瑞日明天仗”,用“瑞日”形容阳光明媚,如同祥瑞的日子,充满了希望和吉祥之意。接着,“仙云拥寿山”形象地描绘了仙境般的景象,仙人云彩环绕着寿山,给人以超凡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倚栏春昼永”,通过描写诗人倚着栏杆,享受春天的长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追求。最后一句“金母在人间”,以金母来指代皇太后,表达了皇太后的崇高地位和伟大存在。
整首诗词以豪放洒脱的笔触和细腻婉约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皇太后的祝福,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和吉祥祝福的向往。整首诗词给人以宁静、欣喜和庄严的感觉,展示了苏轼娴熟的表达技巧和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领悟。
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
系马清溪树,禅门春气浓。香台花下出,讲坐竹间逢。觉路山童引,经行谷鸟从。更言穷寂灭,回策上南峰。
故交他郡见,下马失愁容。执手向残日,分襟在晚钟。乡心随皖水,客路过庐峰。众惜君材器,何为滞所从。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壁间水墨画,为尔拂尘埃。草树精神出,溪山气势回。路从沙觜断,人自渡头来。莫怪知音少,牙弦匣不开。
问讯匡庐几度经,何时袖手摘天星。世如春梦空头白,山似故景眼色青。便欲移文寻鹤帐,又还呼渡过鸥汀。它年学得香山士,定结茅庵入翠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