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秀神仙数,诗清雅颂才。
识高悬日月,韵胜脱尘埃。
去就堪同事,摧残尽一哀。
了知天上去,不似世间来。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黄无悔挽词四首》是宋代文人陈师道所创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以描写黄无悔的才华和品德为主题,表达了对黄无悔的赞颂和追思之情。以下是对该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黄无悔挽词四首
骨秀神仙数,
诗清雅颂才。
识高悬日月,
韵胜脱尘埃。
去就堪同事,
摧残尽一哀。
了知天上去,
不似世间来。
诗意:
这四首挽词表达了对黄无悔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诗人称颂黄无悔才情出众、品德高尚,将其与神仙相提并论。黄无悔的诗作清新雅致,歌颂才华横溢的人物。他的眼光超越尘世的尘埃,洞察日月之高远。然而,他的过早离世令人痛惜,诗人感到悲伤和哀思。尽管黄无悔去了天堂,但他在世间的存在与众不同,无人能及。
赏析:
这组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黄无悔的深深敬仰和怀念之情。首先,诗人用“骨秀神仙数”形容黄无悔的才情和人品,将其与超凡脱俗的神仙相比拟。接着,诗人赞美黄无悔的诗作清新雅致,颂扬他的才华和艺术成就。通过“识高悬日月,韵胜脱尘埃”一句,诗人表达了黄无悔眼界高远、超越尘世的境界,他的诗歌不受尘埃的束缚,与众不同。然而,黄无悔过早离世,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悲伤和哀思,诗人的内心充满了遗憾和痛苦。最后两句“了知天上去,不似世间来”,表达了黄无悔在天堂的境界高于凡间,他的存在超越尘世,与众不同。
这组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表情的语言,将对黄无悔的赞美、怀念和遗憾之情充分表达出来。诗人赞颂黄无悔的才华和品德,将其与神仙相提并论,强调了他的非凡之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黄无悔过早离世的痛惜之情,将他在天堂的存在与世间的平凡相对比。这组诗词通过对黄无悔的称颂和追思,展现了诗人对英才的赞赏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对黄无悔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秋鼙无退声,夜剑不隐光。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古今皆有言,猛将出北方。
西山作宫潮满池,宫鸟晓鸣茱萸枝。吴姬采莲自唱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主家台沼胜平阳,帝幸欢娱乐未央。掩映雕窗交极浦,参差绣户绕回塘。泉声百处传歌曲,树影千重对舞行。圣酒一沾何以报,唯欣颂德奉时康。
小烦溪友语阳侯,好遣漂沙盖石头。能费奔流多少力,前头幸有一沙洲。
谁识天闲老骥,不争日暮长途。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寄语竹林社友,同书桂籍天伦。王郎独为鬼录,世间无此玉人。五字古原春草,千金汉殿长门。经纬尚余三策,典刑留与诸孙。
烛暗夜已深,秋虫竞相语。惊风洒蕉叶,冷露散如雨。奈此留滞客,愁绪不可数。白发日以繁,青山渺何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