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皇雅十首·《耆武》三章》

耆武定功,时惟二方。
淮服其乂,海南遂荒。
孰孱而盭,孰暴而猖。
自底不譓,乃终灭亡。

作品评述

《皇雅十首·《耆武》三章》是宋代尹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耆武定功,时惟二方。
淮服其乂,海南遂荒。
孰孱而盭,孰暴而猖。
自底不譓,乃终灭亡。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耆武的功绩,在一段时间里统治了两方地区。他平定了淮服地区,但导致了海南地区的荒芜。诗中提到了一些问题,探讨了为什么一些地区会衰败和灭亡的原因。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示了尹洙对时代变迁和政治动荡的思考。下面对每一句进行解析:

1. 耆武定功,时惟二方。
这句描述了耆武在特定时期取得的功绩,仅限于统治了两个地方。耆武可能是一位有能力的统治者或将领,他通过武力或智慧来稳定和统一了这两个地区。

2. 淮服其乂,海南遂荒。
这句表明在耆武统治淮服地区取得成功的同时,海南地区却陷入了荒芜和混乱的状态。这可能暗示着耆武的统治方式与海南地区的情况不相适应,导致了该地区的衰败。

3. 孰孱而盭,孰暴而猖。
这句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解释,探讨了导致海南地区衰败的原因。"孰孱而盭"意味着海南地区的统治者或政权软弱无能,无法有效地管理和维持秩序。"孰暴而猖"则指出海南地区的统治者或政权腐败和残暴,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4. 自底不譓,乃终灭亡。
这句暗示着海南地区的衰败不仅仅是由于统治者的问题,还与整个社会结构和制度有关。"自底不譓"意味着社会基础不稳固,可能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导致了最终的灭亡。

这首诗词通过对耆武统治下两个地区的不同命运的对比,探讨了统治者的能力、地区特点和社会制度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和命运的重要性。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警惕社会底层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社会启示。

  • 《子房》

    韩亡誓欲报秦仇,秦灭还兴伐楚谋。一念为韩非为汉,无功何必愿封留。

  • 《清平乐》

    千花百草,送得春归了。拾蕊人稀红渐少,叶底杏青梅小。小琼闲抱琵琶,雪香微透轻纱。正好一枝娇艳,当筵独占韶华。

  • 《挽何司令二首》

    忆昨初倾盖,同登巴岳楼。江淮重邂逅,幕府屡绸缪。梦绝秋城柝,人随夜壑舟。潜山归路杳,草木亦凄愁。

  • 《礼大梅塔》

    即心即佛已随邪,况与庞翁乱撒沙。茅舍从兹混尘迹,老梅羞放雪中花。

  • 《甲午秋作四壁绝题窗间》

    明时一士不遐遗,臣子宁才盍自知。骑马趋朝常处士,几人笑诵醉翁诗。

  • 《题海智寺壁》

    步步入山门,门前众水分。上潮吞海日,古庙聚寒云。树影中流见,秋涛隔岭闻。还应觅新句,不琢自成文。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