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缘心地乐宽平,便把青衫付外心。
健羡春莺娇出谷,自惭宿鸟倦投林。
光阴有限嗟空度,义理无穷要极深。
七十老翁闻好语,一回吟咏一回斟。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回奉节宰阳季明》是宋代阳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只因心地乐宽和,便将青衫交诸人。羡慕春莺娇媚出谷,自愧宿鸟疲倦归林。时光有限,悲叹虚度;道义无穷,要求极深。七十岁的老翁听到美言佳语,一回吟咏一回品味。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人生状态的思考和感慨。诗人提到了自己内心的宽广和愉悦,他将自己的心境比喻为一件青衫,毫不吝啬地与他人分享。他羡慕春天莺儿的婉转歌声,自愧不如宿鸟疲倦归林。诗人感叹光阴有限,悲叹时间的匆忙流逝,而人生的道义却是无穷的,要求极其深远。最后,诗人在七十岁时听到了美好的言语,他每次吟咏都是一次品味,感受着其中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感受。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对比,展示了自己内心的愉悦与自省。他将青衫作为心地的象征,传达了自己乐于与他人分享的心态。羡慕春莺的婉转歌声和自愧于宿鸟疲惫归林,表达了对生命活力和自身疲倦的对比思考。诗人通过对时间和道义的思考,深化了对人生的思索。最后,他在老年时期听到美好的言语,每次吟咏都是一次品味,展示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词简短而含蓄,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酌之一似取廉名,未酌泉时本自清。向使无泉亦无语,不贪不酌更分明。
断鳌几何年,八极俨不动。当是有枢纽,铁网络纤空。偷儿睨斗柄,赤手制天栋。愁杀地上人,覆压万古痛。书生见事浅,十算九不中。岂徒书生罪,要与六籍共。
海南有陶器,质状矮而堶。云初日炙就,锻铄不以火。水壶丑突兀,酒甒肥磥砢。山罍颈微肿,石鼎足已跛。圆如鸱夷形,大比康瓠颗。华元腹且皤,王莽口何哆。蕃胡入中国,万里随大舸。携之五羊市,巾匮费包裹。侏{左亻中离右隹}讲其效,泻辩若炙輠,课以沸泉沃,冰雪变立可。炙敲
中原归尚棘,三墓久成芜。未议增封树,先宜增封树,先宜禁牧刍。便须营虎落,将以护龙雏。不用平安报,惟期剪伐无。
可怜明月光,委曲照空床。自是元无梦,更悲今夜长。
得一金丹事毕,休寻白虎青龙。泥文执象理难通。妙处非铅非汞。温养身心不动,满怀和气春风。顿然罔念又无功。还藉黄婆提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