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会稽山》

稽山何崔嵬,奠此东南区。
群山状趋附,万壑流萦纡。
畴昔大禹来,简计天下书。
诸侯率麏至,万玉争凫趋。
防风独强梁。
后至行趦趄。
天威不可舍,改骨盈高车。
至今憔悴烟,惨澹藏封隅。
遂令百世后,尊王无异图。
乃知圣人心,赏罚尽贻谟。

作者介绍

张伯玉,字公达,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早年举进士,又举书判拔萃科。仁宗庆历初以秘书丞知并州太谷县时,范仲淹推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范文正集》卷一八《举张伯玉应制科状》)。至和中通判睦州,时年三十,后迁知福州,移越州、睦州。有《蓬莱集》二卷(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已佚。 张伯玉诗,据《严陵集》、《会稽掇英总集》等书所录,编爲二卷。

作品评述

《会稽山》是宋代张伯玉的一首诗词。译文如下:

稽山何崔嵬,奠此东南区。
群山状趋附,万壑流萦纡。
畴昔大禹来,简计天下书。
诸侯率麇至,万玉争凫趋。
防风独强梁,后至行趦趄。
天威不可舍,改骨盈高车。
至今憔悴烟,惨澹藏封隅。
遂令百世后,尊王无异图。
乃知圣人心,赏罚尽贻谟。

这首诗描绘了会稽山的壮美景色,并融入了历史和政治元素,诗意深远。

诗人首先描述了会稽山的崔嵬壮丽之处,东南地域在此象征性地奠定。接着描绘了周围山峦婉转曲折,万壑纵横交错的景象,形容了山势的雄伟壮丽。

然后,诗人回溯到远古时期,颂扬了大禹治水的伟业,他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大禹统一天下的重要性。

接着,诗人描绘了众多诸侯纷纷朝拜的盛况,万国来朝送贡,象征着会稽山的威严和声望。

然而,诗人接下来描绘了人事的变迁和时光的流转。会稽山曾经强盛的景象逐渐衰落,悔悟已迟。尽管至今,会稽山依然笼罩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不再显现昔日的辉煌。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会稽山深深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认为后世应该像尊王一样尊崇正道,领悟圣人的心意,以赏罚明智地治理国家。

整首诗采用古风格的描写手法,通过山的崔嵬壮丽与历史人物的介绍,映射出政治变迁与人世沧桑的主题。诗人以历史回溯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人事如梦、国家兴衰的无常。

此诗言简意丰,充满哲理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事和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隽永的意境。

  • 《七月十四日江西美约周愚卿兄弟及许景阳相过》

    起来汗浃似翻浆,容带清风变早凉。鹤子曳衣犹浅褐,鹅儿对酒已深黄。白莲近揖三千女,丹荔遐招十八娘。但把槐忙付年少,不妨老伴燕林塘。

  •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杜悰)》

    帝作黄金阙,仙开白玉京。有人扶太极,惟岳降元精。耿贾官勋大,荀陈地望清。旂常悬祖德,甲令著嘉声。经出宣尼壁,书留晏子楹。武乡传阵法,践土主文盟。自昔流王泽,由来仗国桢。九河分合沓,一柱忽峥嵘。得主劳三顾,惊人肯再鸣。碧虚天共转,黄道日同行。后饮曹参酒,先和

  • 《送苏公佐屯田知单州》

    柏上有群乌,一乌飞向东。方栖头与人司吉凶。八月禾已获,九月黍已舂。竞持美酒相庆乐年丰。借问何能尔,时平无困穷。

  • 《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 《星诸兄挽词》

    吾宗老兄弟,夫子最高明。问学穷根柢,公忠出性情。夙能全至孝,元不念修程。道自成均重,身由射策荣。把麾闻列郡,持橐贰春卿。得请还山早,居家旧疾平。正安琳馆乐,忽报玉楼成。死后名逾盛,生前志未行。他年如定谥,谥号决当清。

  • 《守居园池杂题·北园》

    春风有多少,尽入使君家。当与那人乐,满园桃李花。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