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下三拳,拦顋一掌。
据令而行,谁知痕痒。
转身一拶验来端,杨岐种草铁心肝。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于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歷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干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隠,命爲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阳山澂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爲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隠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衆。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爲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陆游撰《塔铭》。 崇岳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以《语录》卷下单编之偈颂贊及他书所录编爲另一卷。
《惠文伯居士请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崇岳。诗中描述了一个名叫惠文伯的居士请求赞美的情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助下三拳,拦顋一掌。
据令而行,谁知痕痒。
转身一拶验来端,杨岐种草铁心肝。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位名叫惠文伯的居士请赞的场景,表达了他在修行中的坚定决心和自我奉献的精神。诗中的动作描述象征着居士惠文伯为了达到他的目标,愿意付出一切努力和奉献。
赏析:
这首诗词的诗意并不是直接呈现出来的,而是通过描绘一系列动作来表达。首先,"助下三拳,拦顋一掌"描绘了惠文伯助人为乐的精神,他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并且自我约束,不过分干预他人的自由。接着,"据令而行,谁知痕痒"暗示了他默默地践行着自己的信仰和修行,并不为外界的赞誉所动摇。
诗中的"转身一拶验来端"表达了惠文伯不断反思自己的修行成果,他转身一拶,验证自己是否达到了内心追求的境界。最后一句"杨岐种草铁心肝"则表明惠文伯对于修行的决心坚定如铁,不被外界干扰和诱惑所动摇。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表达了惠文伯居士追求修行境界的坚定决心和奉献精神。诗词通过描绘一系列动作,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和思想。这首诗词鼓励人们在修行中坚持不懈,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境界的提升。
入夏久不雨,旱势已岌岌。蛙蛤徒自喧,蛟龙卧如蛰。何由白水满,但守青秧泣。上天忽悔祸,川云起呼吸。虚檐雨竞泻,平野苗尽立。儿停蹋沟车,妇免忧谷汲。人言雨非雨,乃是倾玉粒。移床亦细事,敢叹屋漏湿!
舜功远矣世犹思,谁谷吾州赖两陂。待与閟宫碑岁月,并为神作送迎诗。
往在艺祖,未遑拓宇。遗我圣宗,启此北上。顾告太庙,惟皇孝武。
每恨元宵雨,收灯遽喜晴。喧阗虽倦逐,勃窣漫徒行。入夜寒无赖,随人月有情。旅怀忘晤赏,拥鼻有诗成。
别恨眉尖无数。后夜王孙何处。歌馆与妆楼,目断行云凝伫。凝伫。忆泪千行红雨。
虎变龙腾各有心,诸公高宴盍朋簪。烂开数对迎祥烛,合噪仍来报喜禽。人似月娥元自近,酒名天禄莫辞深。坐中五客联登去,他日华堂榜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