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落日下墙东,历历晴云送去鸿。
岁晚苍槐甘老大,尽将黄叶付秋风。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昏昏》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昏昏落日下墙东,
夕阳低垂在东墙,
历历晴云送去鸿。
晴朗的云彩远送走大雁。
岁晚苍槐甘老大,
年岁已晚,苍槐树甘愿老大,
尽将黄叶付秋风。
尽情将黄叶交给秋风。
《昏昏》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的景象。夕阳西斜,映照在东墙上,呈现出昏暗的光线。晴朗的云彩如历历可见的航线,将南飞的大雁送往远方。随着年岁的渐渐老去,苍槐树仍然奋发地生长,它们在秋风的吹拂下,将自己的黄叶一片片交托给秋风带走。
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现了自然界中景物的变化和人事的沧桑。夕阳、云彩、大雁、苍槐和黄叶等形象,通过作者的笔墨勾勒出一个深秋的场景,展现了岁月流转、自然界的律动和生命的无常。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对光阴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感慨。整篇诗意深邃,给人一种静谧而凄美的感觉,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光的珍惜。
这首诗词以其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对人生哲理的表达,成为了宋代张耒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昔卧龙公,北走曹瞒,西克刘璋。看沙头八阵,百神呵护,渭滨一表,三代文章。绝笑渠侬,平生奸伪,死未忘情履与香。筹笔处,遣子丹引去,仲达奔忙。纷纷跋扈飞扬。这老子高深未易量。但纶巾指授,关河震动,灵旗征讨,夷汉宾将《汉郊祀志》:招摇灵旗,九夷宾将。到得市朝,变
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洞房悬月影,高枕听江流。猿响寒岩树,萤飞古驿楼。他乡对摇落,并觉起离忧。
酌酒长松下,垂萝拂酒杯。异禽窥药鼎,乳鹿卧书台。涧水穿林去,山云带雨回。相期同结屋,不厌野人来。
拄杖挑云上半肩,寻幽重到旧栖禅。浮生多故成南北,白发相惊问岁年。房闭松声难辨雨,山连海脉暗通泉。自从勇却长芦请,猿鹤终宵亦稳眠。
小雨暗江城,倦客寄僧榻。孤灯如秋萤,清夜自开阖。遥怜萍青青,厌听鼁合合。窗明竟无寐,卯酒倒残榼。
清风无人兼,自可入吾手。明月无人并,自可入吾牖。中心既已平,外物何尝诱。余事岂足论,但恐樽无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