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火星岩》

火星岩下石凌壁,阁上相忘止一僧。
莫问人间兴废事,门前流水几前灯。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火星岩》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僧人独处火星岩下的景象。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火星岩下石凌壁,
阁上相忘止一僧。
莫问人间兴废事,
门前流水几前灯。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火星岩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苏轼追求宁静与超脱的心境。诗中的僧人独自一人坐在火星岩下,石崖耸立,形成壁立千仞的景观。在火星岩上方的阁楼中,只有一位僧人静静地坐着,与世隔绝,达到了心境的超脱。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不愿问及人间的兴衰荣辱,只愿在门前的流水声和几盏前灯的映衬下,过上宁静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火星岩下的石壁高耸,给人以壮观的感受。而阁上只有一位僧人,与世隔绝,寻求内心的宁静。诗中的"相忘止"形容僧人与世界的隔离,意味着在这个境界中已经超越了尘世的纷扰。最后两句"莫问人间兴废事,门前流水几前灯"表达了诗人的态度,他不再关心世俗的荣辱得失,只是享受着门前流水和灯光的宁静和安逸。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苏轼对宁静、超脱的向往,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种追求超脱的心境和对尘世的淡泊态度,道出了人们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生哲学的一部分。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