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红安稳近谁传,鬓雪萧骚久已然。
梅柳任教修故事,蚕丝聊与祝新年。
敲门贺客辞多病,守岁诸孙听不眠。
粗有官酤供夜饮,一瓶浑浊且称贤。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己丑除日二首》是苏辙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的大意是描述了除夕夜的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己丑除日二首》
橘红安稳近谁传,
鬓雪萧骚久已然。
梅柳任教修故事,
蚕丝聊与祝新年。
敲门贺客辞多病,
守岁诸孙听不眠。
粗有官酤供夜饮,
一瓶浑浊且称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除夕夜的景象。首先,诗人用橘红来形容除夕夜的氛围,意味着家庭和睦团聚、喜庆欢乐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自己的白发,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无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年迈之感。梅柳任教修故事,蚕丝聊与祝新年,诗人在守岁之夜,与家人共聚一堂,讲述着梅柳花开的故事,用蚕丝祝福新年的到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新年的祝愿。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除夕夜的一些细节。诗人敲门贺客,但客人多是辞别疾病,希望新年健康的人。守岁之夜,诗人的孙子们闻风而来,陪伴诗人度过整个夜晚,他们聆听着诗人的话语,不眠不休。最后,诗人提到了一瓶浑浊的酒,称之为贤酒,这可能是指在除夕夜,粗陋的酒也能成为美好的陪伴。
整首诗以淡雅的语言展示了除夕夜的团聚和温馨,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也传递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炎官伞照涛江红,五月献果明光宫。越人一枝古所重,蜀无他杨谱则同。玄珠更将赤水浴,流火呈祥复王屋。不伴长安黑弹丸,杀吏惊人寒起粟。新诗字字含芳鲜,大书遗我敦同年。请君速访天竺老,食白追继仇池仙。
为客清霜重,归来夏木苍。鸡鹅惊甚大,童稚觉微长。花絮今无迹,园林未肯荒。青梅应可摘,腊摘要开尝。
楼台山半腹,又此一经行。树隔夫差苑,溪连勾践城。上坡松径涩,深坐石池清。况是西峰顶,凄凉故国情。
瘦颜颧骨见,满面雪毫垂。坐石鸟疑死,出门人谓痴。照身潭入楚,浸影桧生隋。太白曾经夏,清风凉四肢。
家家山色对春湖,日日春风听鹧鸪。门前杨柳藏鱼市,屋上梅花当地租。
急流方了又高冈,日永周旋未觉忙。壁上字多知店老,岭边松茂喜车凉。丛丛乱篠承欹石,帖帖新荷峦小塘。湆澹恶滩应笑我,为虞鱼腹犯羊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