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身亦病,浮生已半空。
迢迢千里月,应与惠连同。
李华(约715-766),唐代散文家,诗人。字遐叔,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官监察御使、右补阙。安禄山陷长安时,被迫任凤阁舍人。“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明年,因风痹去官,后又托病隐居山阳以终,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他的文章“大抵以《五经》为泉源”(独孤及《赵郡李公中集序》),“非夫子之旨不书”。主张“尊经”、“载道”。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亦有诗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诗词《寄从弟》是一首唐代诗作,作者是李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身患眼疾,生活如同漂浮半途中的感受。诗人寄给他的弟弟从而寄托了自己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为:
眼病身亦病,浮生已半空。
迢迢千里月,应与惠连同。
诗人的眼病并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一种病痛,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困扰。他的生活仿佛半途而弃,没有了方向和目标。诗人通过寄诗给弟弟,将自己的痛苦和情感寄托给了他。
诗中提到的“迢迢千里月”意味着无论距离有多远,月亮总是相伴的,借此寄托了诗人对弟弟的期望和祝福。
整首诗意境唯美而寂寞,描述了诗人的内心困扰和无助。以及他对弟弟的依赖和思念。尽管诗人的眼疾让他无法正常的生活和交流,但他希望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并向弟弟倾诉自己的困境。同时,诗中的月亮也象征着永恒和爱,象征诗人与弟弟之间的深厚情感。整首诗展示了诗人在困境中如何通过写作来寻求安慰和寄托。
夜半渐惊风作恶,朝来賸喜月为良。知梅有意商量雪,问菊何谋淮备霜。和靖未吟先得趣,渊明欲断己无肠。物情荣悴胡关我,独酌悠然寓醉乡。
湖上悲风舞白杨,英雄凋尽只堪伤。花飞废苑怜铜马,草没荒坟卧石羊。人在醉中春已晚,客於愁处日偏长。林西楼观青红湿,又逊僧官燕梵王。
我行半天下,梦不到南谷。健读诸老诗,划见真面目。
小轩风月得婆娑,尽付流年与啸歌。细数一春今过半,正令百岁亦无多。还家常恐难全璧,阅世深疑已烂柯。只欲闭门搘倦枕,晚风无奈落花何!
过尽盘山险,登临意忽平。殿灯摇佛影,瀑布杂钟声。湫阔龙居顶,路回峰换名。晓行林日薄,海气接云生。
友者人之辅,以善相切磨。不取直谅闻,其如损德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