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及第后忆旧山》

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
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诗词《及第后忆旧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及第后,回忆起旧山
偶然献子虚登上榜首,
却吟咏起邀隐思念的中林。
春天爬满了蔓藤,秋季四处飘散着桂花。
不要为了虚名而挂心,
即使拥有了声望,也不会束缚我的内心。

诗意:
白居易在此诗中表达了一种追求自由和内心平静的情感。他在诗中回忆起曾经的山林之间的隐逸生活,并通过写春藤和秋桂抒发对自然之美的惋惜之情。他告诫自己不要为了名利而忧愁,坚持内心的自由和宁静,将心思放在更为重要的事物上。

赏析:
这首诗的整体氛围轻松愉快,流露出诗人内心淡泊名利的态度。诗中运用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春天的蔓藤和秋天的桂花令人产生对自然的向往之情。作者用自然的景物反衬自己内心的淡泊,同时也表达了对名利虚妄的批判。

诗中的“及第”指的是白居易考中进士,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获得了一定的官位。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继续追求自己内心追求的自由与宁静。这种对名利的超越,展示了作者积极向上、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总之,《及第后忆旧山》是一首传达着自由宁静之情的诗,它以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批判传达了对名利的超越和内心的追求,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 《戏效连珠叠韵体》

    溯流迟涩须流轻,石岸崎岖沙岸平。高树影藏低树影,前滩声掩后滩声。飞禽飞去语禽语,归客归休行客行。望断谁怜魂欲断,诗成转觉梦难成。

  • 《送杜少柳起萃知遂宁府以高名千古重如山为韵》

    厚味得无毒,良药信多苦。毒留患滋生,苦过疾息愈。吾君尧舜资,事业方复古。公行幸迟迟,去国犹去鲁。

  • 《遣兴》

    翳翳鱼盐市,迢迢桑麦村。山家薪炭足,野叟裤襦温。罝兔残芜尽,叉鱼积水浑。诗书老无效,犹拟付儿孙。

  • 《相和歌辞·三阁词四首》

    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珠箔曲琼钩,子细见扬州。北兵那得度,浪语判悠悠。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

  •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割爱天文动,敦和国步安。仙姿归旧好,戎意结新欢。并命瞻鹓鹭,同心揖蕙兰。玉箫临祖帐,金榜引征鞍。广陌双旌去,平沙万里看。海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突兀阴山迥,苍茫朔野宽。毳庐同甲帐,韦橐比雕盘。义著亲胡俗,仪全识汉官。地邻冰鼠净,天映烛龙寒。节异苏卿执,弦殊

  • 《酒徒》

    御史别淳于,金钗堕长夜。 五斗不湿唇,双鬟抱垆泻。 笑杀斗升肠,耳热索秆蔗。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