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尽浮华念,闲居道已成。
梦幽关水石,门冷掩杉柽。
百衲禅中弊,苍髭病后生。
何人问真理,笑指葛溪声。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寄葛溪爽上人》是宋代释智圆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削尽浮华念,闲居道已成。
梦幽关水石,门冷掩杉柽。
百衲禅中弊,苍髭病后生。
何人问真理,笑指葛溪声。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释智圆对于浮华繁杂世俗的厌倦和对修行道路的追求。诗人逐渐削减了对外在繁华事物的留恋,安居闲逸的环境中已经实现了精神的修行。他在梦中体验了幽深峻峭的山水景致,门前的环境冷静寂寥,没有尘世的喧嚣。在禅宗修行中,他穿着百衲袈裟,虽然生活简朴,但心境却更加宁静。诗人的容颜苍老,可能是因为疾病所致,但这个疾病并没有使他的内心迷失,反而更加坚定了追求真理的决心。他自嘲地问,有谁来询问他的真理,他只能笑指葛溪的流水声,因为他相信真理不是通过言语可以准确表达的。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心灵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境界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于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修行道路的坚持。他在削减浮华之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无论是在梦中还是现实中,他都能感受到宁静和安宁。禅宗修行的精神让他在简朴中感受到内心的丰盈,他笑指葛溪的流水声,表达了对于真理的无法言传和超越言语的理解。整首诗词以简练的文字描绘出了一个修行者的内心境界,给人以静谧和思索的氛围。
大唐国里千年圣,王舍城中百亿身。却指容颜非我相,自言空色是吾真。深殿虔心随宝辇,广庭徐步引金轮。古来贵重缘亲近,狂客惭为侍从臣。
东浦菰蒲合,南庄桑柘繁。潮生无断港,寺废有颓垣。籴米寻山步,移舟泊水村。野人多旧识,相对两无言。
高居称君子,潇洒四无邻。丞相栋梁久,使君桃李新。凝情看丽句,驻步想清尘。况是寒天客,楼空无主人。
不梦清淮鬓欲凋,因君行色意飘飘。铁头船子旧游处,三尺霜鳞镜面跳。
巍巍新庙,穆穆真皇。德符二圣,仁洽万方。联典咸秩,鸿笠用彰。威灵如在,时思不忘。
平日多奇节,中间似富公。天从庐墓请,人说救荒功。辛苦培邦本,雍容遏乱锋。文传遗奏切,更过子囊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