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江行多北风,打头不用怨天公。
清音堂下换船处,想见挂帆滩已空。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己亥十月送成父弟絜两户幼累归玉山五首》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十月江行的北风为背景,表达了诗人送别成父和弟絜两位年幼的亲人,他们即将返回玉山的情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己亥十月江行多北风,
打头不用怨天公。
清音堂下换船处,
想见挂帆滩已空。
中文译文:
在己亥年的十月里,江上的北风渐多,
起航之初不必怨天公。
在清音堂下更换船只的地方,
心中想象着挂帆滩已经空空荡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送别亲人的场景,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情感表达了对成父和弟絜的思念和祝福。诗的开篇,诗人描述了十月江行的北风多,这种自然景象象征着离别的季节已经来临。然而,诗人并不怨恨这北风,而是接受了离别的现实。诗的第二句“打头不用怨天公”,表达了诗人的坦然和豁达,他不会因为天公的安排而抱怨命运,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离别。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清音堂下换船处”,这是送别的具体场景,清音堂可能是一个象征着音乐和美好的地方。换船的过程象征着远行的开始,这里表达了诗人与亲人的分别之情。最后两句“想见挂帆滩已空”,描述了离别后的情景,挂帆滩空空如也,没有了离别者的身影,这是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离别之情,诗人没有过多的抒发自己的感伤,而是以镜头感极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挚爱和深情。通过这种情感的表露和细腻的描写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引发共鸣。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朴素,情感真挚动人,展示了宋代诗人赵蕃细腻的笔触和情感表达的功力。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刻画了离别的情景,使读者能够体会到离别的苦涩和思念之情。
寒炉火冷浮青烟,劲风刮面如戈鋋。凝阴不动天欲雪,竟日兀兀成拘挛。广文才名四十年,天寒坐客犹无毡。参军官小技能薄,寂寞冷坐诚宜然。忘形杜老偶相觅,传呼歌舞开华筵。嗟予简书固可畏,不得对饮檐花前。谩有糟浆逆人鼻,汝阳口角空流涎。可能更似苏司业,只与时时送酒钱。
山蔽晴空望自遥,树开小道紫骝骄。沿溪飞盖传清荫,四野欢声拥海潮。
小疾如闲乐,微凉与睡宜。瞢腾如欲觉,展转复多时。四壁人声寂,疏帘日影移。诗囊与药里,一步不相离。
入门虽较小,中却是壶天。委曲松篁迳,清新锦绣篇。蟠胸有丘壑,随处是林泉。更读鳌峰句,风流似谪仙。
销铄玄微万境空,衔花百鸟谩寻踪。莫教顽坐精灵窟,门锁乱云千万里。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