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风烁我肤,饥火煎我肠。
春夏犹自可,人秋始难当。
簪珥陡顿尽,衾绸纤细将。
夺从女奴手,并入米客囊。
但冀喘息延,敢忧生理防。
山州古硗瘠,岁计仰苏杭。
发地流玉粒,浮天驾牙樯。
如何水后郡,翻籴浙江粮。
行路急促促,人情沸皇皇。
焦枯望一雨,禬褥愿千万。
云气亦偃蹇,魃妖转炎扬。
浮生想有属,沈忧聊暂忘。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饥旱》是宋代诗人戴表元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饥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丰收和生存的渴望。
译文:
旱风烁我肤,饥火煎我肠。
春夏犹自可,人秋始难当。
簪珥陡顿尽,衾绸纤细将。
夺从女奴手,并入米客囊。
但冀喘息延,敢忧生理防。
山州古硗瘠,岁计仰苏杭。
发地流玉粒,浮天驾牙樯。
如何水后郡,翻籴浙江粮。
行路急促促,人情沸皇皇。
焦枯望一雨,禬褥愿千万。
云气亦偃蹇,魃妖转炎扬。
浮生想有属,沈忧聊暂忘。
诗意和赏析:
《饥旱》通过描绘旱灾给人们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表达了对生存和丰收的渴望,以及对命运的无奈和困惑。
诗中的"旱风烁我肤,饥火煎我肠"形象地描绘了旱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使人感受到饥饿和干渴的折磨。诗人借助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刻地体验到旱灾的严重性。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人们的生活困境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中提到的"簪珥陡顿尽,衾绸纤细将",以及"夺从女奴手,并入米客囊",展示出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物资短缺,生活条件的恶劣。
诗人还以一种渴望和希望的态度,向苏杭地区等丰收的地方寄望,希望能从那里获得粮食的支援,解决当前的饥荒问题。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将饥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对未来的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在其中透露出来,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希望和温暖。这首诗以其朴素而真实的风格,表达了普通人对于幸福和生存的追求,具有深刻的人情味和社会意义。
十载干戈仅脱身,残年重作太平民。杯铛有趣於中好,花柳无情分外春。不远上元新甲子,肯将短笔怨庚寅。从教蕙帐惊猿鹤,却欲重弹冠上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眼看节物去重来,又见寒梢数点梅。草木已随新岁好,冬芽豫占一年魁。
山色青冥叶未红,湖光凝碧晓无风。行穷上下两天竺,望断南山龙井龙。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练丹成。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