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贫无害日高眠,人不堪忧我自便。
锻练物情时得意,新诗还有百来篇。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寄毫州秦伯镇兵部》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虽贫无害日高眠,
人不堪忧我自便。
锻练物情时得意,
新诗还有百来篇。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邵雍在贫困中的宁静自在和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成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贫困之中的豁达与洒脱。首句“虽贫无害日高眠”,表明诗人生活贫困,但并不受其困扰,能够安然自在地享受高枕无忧的生活。第二句“人不堪忧我自便”,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人的忧虑与担心并不在意,他在困境中保持平静和自得。接下来的两句“锻练物情时得意,新诗还有百来篇”则表明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自信。他通过勤奋锻炼和对世间万物的感悟,能够得意地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新诗,数量也相当可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和自信,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于个人情感表达和自我价值的追求,同时也彰显了邵雍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和成就。
春江日未曛,楚客酣送君。翩翩孤黄鹤,万里沧洲云。四方各有志,岂得常顾群。山连巴湘远,水与荆吴分。清光日修阻,尺素安可论。相思寄梦寐,瑶草空氛氲。
披草篱根问旧花,一番春事又萌芽。非因老态逢时感,只怨昏瞳作雾遮。何处而今寻烂漫,不图于此见英华。翻阶自合流芳咏,可惜飘零野客家。
老去眼生花,儿方学画鸦。聊将二十字,要识汝传家。
不如当日在山家,修竹丛中一迳斜。饱食醉眠浑没事,风朝雨夜祗愁花。
白鸟眠沙梦不惊,寒生水国半阴晴。酒涵春色花边过,船载湖光镜里行。南浦愁连芳草绿,东风歌送《落梅》声。那堪日暮临歧别,更听河桥柳上莺。
乐岁欣逢节序新,公堂称兕集嘉宾。衣冠尚想江东旧,芹藻初回泮水春。无事聊为文字饮,相看总是老成人。一瓶雪水煎茶熟,清气真能压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