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禾栖陇待晴收,雨欲为霖势可忧。
似觉朝来乌鹊喜,便携童稚过西畴。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诗词:《寄怀二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赵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的《寄怀二十首》中的一首。诗人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诗人以早晨的禾苗栖息在山陇上,等待着晴天来临,收获丰收的时刻。然而,天空阴云密布,雨势逐渐加大,使人们担心丰收的希望受到威胁。
然而,诗人觉察到在这阴雨的早晨,乌鹊们似乎感到高兴,展现出欢快的姿态。这种景象让诗人联想到人生中的某些情境,或许是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希望和喜悦的态度。
诗人将这种意象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他带着年幼的孩子,一同走过西畴(地名),似乎传达了对家庭幸福、快乐和希望的向往。这里的“童稚”代表着纯真和喜悦,与乌鹊的欢快行为相呼应。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丰收希望的担忧,但也传达了在逆境中保持希望和喜悦的信念。它展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反映了对家庭幸福和快乐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
早禾栖陇待晴收,
雨欲为霖势可忧。
似觉朝来乌鹊喜,
便携童稚过西畴。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人以禾苗等待晴天收获的场景为引子,以雨势加大为转折,表达了对丰收希望的忧虑。然而,诗人觉察到乌鹊的喜悦,与自己携带孩子的情景相对应,传达了在逆境中保持希望和喜悦的信念。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家庭幸福和快乐的向往。这种情感的传达使得诗词富有感染力,引发读者对生活意义和情感体验的思考。
征衣浪自染京尘,骨相终寒不是清。大似有缘乘下泽,多应无分直承明。
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
平常行一步,却不堕平常。尽道脚长短,谁知脚短长。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瓶钵绕禅衣,连宵宿翠微。树开巴水远,山晓蜀星稀。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何当一传付,道侣愿知归。
铜壶滴漏初昼,高阁鸡鸣半空。催启五门金锁,犹垂三殿帘栊。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侍臣踏舞重拜,圣寿南山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