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井僧来说旧游,西江东岸是城楼。
昔年淹迹因王化,长日凭栏看水流。
真观上人栖树石,陈陶处士在林丘。
终拖老病重寻去,得到匡庐死便休。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寄怀钟陵旧游因寄知己
洗井僧来说旧游,
西江东岸是城楼。
昔年淹迹因王化,
长日凭栏看水流。
真观上人栖树石,
陈陶处士在林丘。
终拖老病重寻去,
得到匡庐死便休。
诗词的中文译文:
洗井的僧侣来讲述过去的游历,
西江的东岸是城楼。
从前因为历朝代的更迭而淹没,
整日靠在栏杆上看水流。
真观的上人居住在树石上,
陈陶这位隐士住在林丘。
我到老年病重时仍追寻过去的痕迹,
最终来到庐山,死后就安息。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写给他的知己的一封信。诗人通过怀念钟陵旧游来表达对知己的思念之情。
诗人以洗井的僧侣的话语开篇,表达了对过去的游历的回忆。西江东岸的城楼成为了回忆的场景。诗人提到过去淹没的岁月,暗示了个人经历了朝代更迭的变迁。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真观的上人栖息在树石之上,陈陶处士静居在林丘之间。这是描绘了古人的隐居生活,以此与自己的身世相对比。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追寻过去的心愿,即使年老病重,依然坚持去寻找钟陵的足迹。最终,诗人来到了匡庐(指庐山),并表示一旦到达这个地方就可以安息。
赏析:
这首诗以怀念和思念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友情及旅行感触的回忆和思考。通过描绘洗井僧侣的话语、西江东岸的城楼以及古代隐士的生活,诗人把自己的心境融入到了对过往的回忆中。
诗人通过描述过去的景物和传统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即使年老病重,诗人仍然坚持寻找过去的足迹,最终找到了安息之所。
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调展示了诗人对过去和友情的深深怀念,情感沉重而平静。诗人的思考和人生感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引用古人的例子得以体现,使诗歌更富有哲理和深度。
怪底愁端生不已,劳心逐事事无穷。陶然一点冲融趣,只在清虚淡泊中。
匣中取镜辞灶王,罗衣掩尽明月光。昔时长著照容色,今夜潜将听消息。门前地黑人来稀,无人错道朝夕归。更深弱体冷如铁,绣带菱花怀里热。铜片铜片如有灵,愿照得见行人千里形。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
溟渤荡无垠,东嵎挂日输。风云始回驭,天地不飞尘。气动千峰翠,光浮万瓦鳞。南亭一驻马,十里望青春。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愿君同心人,于我
过淮入洛地多尘,举扇西风欲污人。但怪云山不改色,岂知江月解分身。安心有道年颜好,遇物无情句法新。送我长芦舟一叶,笑看雪浪满衣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