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滴相骚屑,深山深处应凝雪。
丰年未虑米如珠,病骨自安衣百结。
邻翁墐户行径断,怪我读书声屋彻。
兹时意绪政复佳,欲往寻梅间何阔。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寄怀》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声雨滴相骚屑,
深山深处应凝雪。
丰年未虑米如珠,
病骨自安衣百结。
邻翁墐户行径断,
怪我读书声屋彻。
兹时意绪政复佳,
欲往寻梅间何阔。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感慨。诗人描绘了风声和雨滴交错的景象,暗示着外界的变幻和不安。他认为深山深处的寒冷会使雨水凝结成雪,体现出自然界的严寒与荒凉。诗人在丰收季节却不曾担忧粮食如珍宝般珍贵,而是沉浸在自己的疾病和内心的安宁之中。邻居老人因为行动不便,走动受阻,而诗人则因为阅读声音传到屋外而惹来怨言,这种对比暗示了生活中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然而,此时诗人的心情却愉悦,他渴望去寻找梅花,表达了他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寄怀》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和思考。诗中的风声、雨滴、深山和凝雪等意象,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传达了一种萧瑟、冷寂的氛围,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以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病骨和衣百结等形象,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和现实的困境。然而,诗人并没有被困境所压倒,他保持着内心的宁静和乐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寒炉火冷浮青烟,劲风刮面如戈鋋。凝阴不动天欲雪,竟日兀兀成拘挛。广文才名四十年,天寒坐客犹无毡。参军官小技能薄,寂寞冷坐诚宜然。忘形杜老偶相觅,传呼歌舞开华筵。嗟予简书固可畏,不得对饮檐花前。谩有糟浆逆人鼻,汝阳口角空流涎。可能更似苏司业,只与时时送酒钱。
山蔽晴空望自遥,树开小道紫骝骄。沿溪飞盖传清荫,四野欢声拥海潮。
小疾如闲乐,微凉与睡宜。瞢腾如欲觉,展转复多时。四壁人声寂,疏帘日影移。诗囊与药里,一步不相离。
入门虽较小,中却是壶天。委曲松篁迳,清新锦绣篇。蟠胸有丘壑,随处是林泉。更读鳌峰句,风流似谪仙。
销铄玄微万境空,衔花百鸟谩寻踪。莫教顽坐精灵窟,门锁乱云千万里。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