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怀不可道,历稔倦离忧。
洛下闻新雁,江南想暮秋。
澄清佐八使,纲纪案诸侯。
地识吴平久,才当晋用求。
时贤几殂谢,摛藻继风流。
更有西陵作,还成北固游。
归途限尺牍,王事在扁舟。
山色临湖尽,猿声入梦愁。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人,晋高士谧之后。十岁能属文,张九龄深器之。天宝十五载,举进士第一,授无锡尉,歷左金吾兵曹。王缙为河南帅,表掌书记。大历初,累迁右补阙,奉使江表,卒于家。冉诗天机独得,远出情外。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人。晋高士谧之后,十岁能属文,张九龄深器之。天宝十五载,举进士第一,授无锡尉,歷左金吾兵曹,王缙为河南帅,表掌书记。大历初,累迁右补阙,奉使江表,卒于家,冉诗天机独得,远出情外。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皇甫冉字茂政,安定执行,避地寓居丹阳。天宝十五载卢庚榜进士。大历二年卒,年五十四(据独孤及撰《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补诗一首。(復出一首)
《寄江东李判官》是唐代皇甫冉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时代政治的关注。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是:寄托思念江东的李判官,远离家乡心中无法言说的离愁。在洛阳听见南飞的雁声,心中想起江南的秋天。诗人现任澄清县的八使,执法维护纲纪,同时也关注着诸侯的起伏变化。诗人熟悉吴平,渴望将自己的才华投入到晋朝的政务中。同时,也提到了同为文学家的西陵之人以及北固之中的游侠者。在归途中,限于狭窄的船舱,王朝大事也在其中。山色终将消逝在湖边,猿声深入人的梦中,给人一种无尽的愁思。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寄托着他对江东的思念之情,但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诗人无法将他的思念表达出来。诗人在洛阳听见南飞的雁声,引起了他对江南秋天的回忆。诗人同时也关注着时代的动荡,他是澄清县的八使,负责维护社会纲纪,但也关注着诸侯们的动向。诗人希望能投身晋朝的政务事业,展现自己的才华。诗人也提到了同样以文学才华著称的西陵之人和北固山中的游侠者,他们成为诗人的知己,一同传递文学风流。但在归途中,诗人由于种种限制,无法倾诉心事,将自己的才华投入到王朝的大事中。山色终将消逝在湖边,而悲愁的猿声则深深地进入了诗人的梦中。
整首诗词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时代政治的关注巧妙融合在一起。通过对诗人心灵的描绘,展现了他对故乡和爱国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和关切。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使人产生无尽的思考和共鸣。
紫禁风光早,深仁夺化工。试看澄碧殿,池冻已全融。
生来葬鱼腹,死后触龙鳞。
念子经年别,书尝寄驿筒。每思谈笑隔,或假梦魂通。师范新芹泮,骚情转蕙风。拿舟访秦洞,桃雨一川红。
我从外朝来,嶮峭相连接。巉绝不可上,孰与西八叠。车匪毛羽去,我岂猿猱捷。一步九顿仆,陟起正岌页。飞萝攀恐断,狠石高更蹑。时方积雨后,没骭泥涉涉。客居惯泽国,未到意先慑。呀如敌场赴,隶卒不敢怯。及此问次舍,犹觉口嚅嗫。剪烛未渠寝,尚恐梦惊魇。
有兴来登最上山,真风长在可跻攀。世间浊质能相信,云外清游岂肯闲。怪石欲飞明落落,惊湍直下响潺潺。寻常众目应难见,云拥真人暗往还。
短长亭子短长桥,桥外垂杨一万条。那回临别两魂销,恨迢迢,双桨春风打暮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