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匡阜诸公二首》

松头柏顶碧森森,虚槛寒吹夏景深。
静社可追长往迹,白莲难问久修心。
山围四面才容寺,月到中宵始满林。
争学忘言住幽胜,吾师遗集尽清吟。
峰前林下东西寺,地角天涯来往僧。
泉月净流闲世界,杉松深锁尽香灯。
争无大士重修社,合有诸贤更服膺。
曾寄邻房挂瓶锡,雨闻岩溜解春冰。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作品评述

诗词《寄匡阜诸公二首》的中文译文如下:

松头柏顶碧森森,虚槛寒吹夏景深。
静社可追长往迹,白莲难问久修心。

山围四面才容寺,月到中宵始满林。
争学忘言住幽胜,吾师遗集尽清吟。

峰前林下东西寺,地角天涯来往僧。
泉月净流闲世界,杉松深锁尽香灯。
争无大士重修社,合有诸贤更服膺。
曾寄邻房挂瓶锡,雨闻岩溜解春冰。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寄给匡、阜等公的两首诗。第一首描写了一幅夏日景色的图景,松柏高耸,静谧凉爽,表现了夏日的寂静和凉爽。第二首则以描写山寺、月夜和僧侣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禅修人生和纯净世界的向往和追思。

诗人以自然景物描绘了诗中的场景。第一首描绘了松头和柏顶的景象,绿色的浓密松柏给人一种清凉和静谧的感觉。同时,描述了虚槛上的寒风吹拂夏景的情景。第二首则描绘了山寺和月夜的景象,山围四面容纳着山寺,月光灿烂如盛夏之夜,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受。

诗人在表达对修行人生和纯净世界的向往。第一首中,静谧的社会能够追寻长远的历史足迹,而白莲则难以寻问修行人心的时间之长久。第二首中,吾师遗集尽情吟唱,表明了诗人对修行者的敬仰和推崇,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和尚们修行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透露出一种对于宁静、纯净和修行文化的追求和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修行者的赞美,抒发了对修行人生和纯净世界的向往和敬仰之情。对于修行者来说,修行之路并不易行,但仍然可以倾心于胜境,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净化。同时,诗人也表达出了对于修行者的敬重和向往,将他们比作有益于社会和人心的先知和先行者。

  • 《赠王巇》

    举子竟文赋,风骚委路尘。吾宗多警句,诗道未无人。青眼有谁是,白头空镊频。贾生如再召,为尔指迷津。

  • 《颂古十首》

    百千诸佛眉弯曲,无证无修眼搭痴。踏著未消连底冻,一时认作碧琉璃。

  • 《石州慢 次张凝道韵》

    足趼尘嚣,目厌纷华,扰扰蜂蝶。击壶未了长歌,又听阳关三叠。平生湖海,可怜牢落新丰,蓬山回首烟霞隔。鹏*不同天,任焦明蚊睫。愁绝。停杯为问羲娥,几度东生西灭。俯仰金台陈迹,千年谁接。天空秋老,倚阑南北悠悠,暮云汀树人长别。想见苦吟诗,满吴江枫叶。

  • 《首春九日寿溪三绝》

    只手经营费拮据,十年栽接稍扶疏。犹嫌桧柏纯苍翠,白白红红间数株。

  • 《送馆主朝宪使之淮西四十韵》

    宇宙开昌运,山川产荩臣。周邦多士贵,鲁国一儒真。江海襟无际,风雷笔有神。渊涵珠皎洁,山立玉嶙峋。剀切三千牍,飞扬四十春。粤从游辇毂,早已冠成均。泮水开重席,中书擢荐绅。赞戎淮甸左,参宪粤天垠。南纪孤飞隼,中台一角麟。大声摇列岳,爽气动高旻。出使方廉察,为郎

  • 《献天寿令》

    阆苑人间虽隔,遥闻圣德弥高。西离仙镜下云霄。来献千岁灵桃。上祝皇龄齐天久,犹舞蹈、贺贺圣朝。梯航交凑四方遥。端拱永保宗祧。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