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暝雨连夕,今晨天气清。
遥怀懒庵人,高卧掩柴荆。
幽寂性所嗜,萧然寄平生。
惟应田叟来,对床话躬耕。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寄懒庵》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寄懒庵》中文译文:
山暝雨连夕,
今晨天气清。
遥怀懒庵人,
高卧掩柴荆。
幽寂性所嗜,
萧然寄平生。
惟应田叟来,
对床话躬耕。
诗意与赏析:
《寄懒庵》描绘了一个山中隐居者的生活情景。夜幕降临,雨水持续不断,但清晨时天气又变得晴朗。诗人远离尘嚣,怀念那位懒散的庵中隐士,他高卧在山间,遮掩着茂密的柴荆。这位隐居者钟情于幽静的生活,他心境悠闲,将自己的一生寄托其中。只有田叟这样的田园智者前来,他们在床前谈论着务农之事。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中的雨夜和清晨的晴朗景象,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山暝雨连夕,展现出一种幽静、寂寥的氛围,而今晨天气清,则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诗中的懒庵人高卧掩柴荆,显示了他们对尘世的避世态度,追求自然的宁静和安逸。
诗人以幽寂之境来表达自己的性情所嗜,将自己的心境与隐者的生活相融合。他用萧然寄平生来展示自己的追求,表达了对宁静、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最后,诗人期待田叟这样的田园智者前来,以便在床前交流务农之事。这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作者对简朴、自然生活的推崇。
《寄懒庵》通过对山中隐居者的生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诗词中融入了田园智者的形象,强调了务农的重要性。整首诗情感平和,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隐居者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清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往年曾约郁金床,半夜潜身入洞房。怀里不知金钿落,暗中唯觉绣鞋香。此时欲别魂俱断,自后相逢眼更狂。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
州青县白浙河濆,饱向苍龙阙下闻。鼓角自严寒海月,旌旗不动湿江云。风骚处处文章主,井邑家家父母君。长恐抱辕留不住,九天鸳鹭待成群。
风涛晚未止,鼓枻欲何之。穉齿便相识,摹上成别离。水香浮浦树,月露满江蓠。明日空凝伫,茫茫无处期。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我思洞庭橘,赤金三寸圆。磊落火齐珠,缀树团紫烟。病肺燥不治,嘘吐气欲然。玉醴埋九地,凿井不得泉。我欲涉洞庭,采橘秋云边。骇浪破我舟,蛟龙怒腾骞。安得万里风,吹落堕我前。
羡君耽读书,日夜论今古。虽复在家人,不见释手处。意求五车尽,未惜双目苦。蓬莱倚霄汉,简册充栋宇。学成擅囷仓,笔落走风雨。破笼闭野鹤,短草藏文虎。鬓须忽半白,儿女无复乳。知君不能荐,愧我终何补。偶来相就谈,日落久未去。归鞍得新诗,佳句烂如组。古风弃雕琢,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