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曾宿话诗评,荆楚连秋阻野情。
金锡罢游双鬓白,铁盂终守一斋清。
篇章老欲齐高手,风月闲思到极精。
南望山门石何处,沧浪云梦浸天横。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寄朗陵二禅友
潇湘曾宿话诗评,
荆楚连秋阻野情。
金锡罢游双鬓白,
铁盂终守一斋清。
篇章老欲齐高手,
风月闲思到极精。
南望山门石何处,
沧浪云梦浸天横。
中文译文:
寄给朗陵山二位禅友
在潇湘曾经留宿,谈论诗词评点,
在荆楚连绵的秋季中阻止了我的野情。
金戒指停止游历时,我的双鬓也变得白发苍苍,
铁碗不曾离开,一直守持着清净精神。
我的文章和作品渐渐想与高手们并齐,
风月之间闲坐思绪达到极致精妙。
向南望朗陵山门,石头在何处?
沧浪江上的云和梦在天空中泛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借寄给朗陵山上的两位禅宗友人,表达了对诗歌和文学的追求,并抒发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人在第一句中提到自己曾在湘、潇两地留宿过,与他人讨论过诗词。这表明诗人对诗歌和文学的兴趣和才华。接着,诗人在第二句中提到自己在荆楚地区度过的一段时间,这里的“连秋阻野情”意味着现实的困扰与束缚,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提到金锡和铁盂,金锡代表了诗人放弃的游历和享受的世俗欲望,而铁盂则象征了诗人守一斋清静的心境。诗人说金锡罢游时,双鬓却已经白发苍苍,这表明诗人年事已高,但仍然保持着对诗歌和清净生活的追求。
在后两句中,诗人提到自己的文章和作品,说自己渐渐想要与高手们并齐,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诗歌水平的追求。同时,诗人在闲坐之间思绪达到了极致精妙,显示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清醒和思考。
最后,诗人向南望朗陵山门,询问山门上的石头在何处,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困惑。沧浪云梦浸天横,表达了诗人对幻想和梦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诗歌、清净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他对自由、追求和哲理的追求。诗词意境优美,用词简洁而质朴,给人以深远的思考。
癯山早寒,老木先槁。心潜三界空,念动一尘眇。太虚谁与增添,万像何曾欠少。止犹谷神唯自知,肯把閒身相搅扰。
什什伍伍金人降,将军忍杀令归乡。归时说与汝郎长,纳土封汝异姓王。
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四海半为兄。贫家薙草时时入,瘦马寻花处处行。不用更教诗过好,折君官职是声名。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托植经多稔,顷筐向盛时。枝条虽已故,情分不曾移。莫向阶前老,还同镜里衰。更应怜堕叶,残吹挂虫丝。
王家傍绿池,春色正相宜。岂有楼台好,兼看草树奇。石榴天上叶,椰子日南枝。出入千门里,年年乐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