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公令住竹林寺,曾寄吴盐道起居。
戴家泊上收秣米,凌湖门外好鲈鱼。
缁衣宰相日给告,清客道人新著书。
若问西湖湖上伴,竹枝零落柳枝疏。
老人■町延何如?闻■移车霅上居。
瓮口新包竹叶酒,船头学钓桃花鱼。
雄文曾骂六国印,绮语更著三家书。
两家道郎我所爱,何啻林间见二疏。
注1:■——左“田”右“可”
《寄两道原诗二首》是元代杨维桢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寄情之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吴盐道的思念之情,并描绘了住在竹林寺的生活景象。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信公令我住在竹林寺,
曾经寄给吴盐道起居。
戴家渡口收获稻谷,
凌湖门外可以钓到美味的鲈鱼。
作为宰相,我每天穿着朴素的衣衫,
清雅的客人和修道的人在读我的新书。
如果你问我在西湖上的伙伴是谁,
竹枝凋零,柳枝稀疏。
老人坐在街边,他的样子如何?
我听说他搬进了车霅上的居所。
新酿的酒装在瓮口里,上面覆盖着竹叶,
船头上学着钓桃花鱼。
雄文中曾经谴责过六国的印章,
绮丽的言辞也编写了三家的书。
两位道郎是我所爱的,
不亚于见到竹枝和柳枝一样珍贵。
诗意和赏析:
《寄两道原诗二首》是一首感情真挚、朴实自然的诗词,通过描绘生活琐事和友情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寄托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诗词开篇,诗人提到自己受信公之命住在竹林寺,曾经替吴盐道寄过居住所需。这种身世的交代揭示了诗人的身份和友谊的背景。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一些生活琐事,如收获稻谷和钓鲈鱼,以及自己朴素的穿着和受人赞赏的新书。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竹林寺的清静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中还出现了一位老人的形象,他的样子如何,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使用了象征性的描述。老人坐在街边,暗示着他的寂寞和孤独,但他选择了移居到车霅上,显示了他的坚持和追求。这个形象的描写寓意深远,反映了生活中的变迁和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
诗词的结尾,诗人提到了两位道士,他们是诗人所敬爱的人物。他们的重要性被直接比喻为竹枝和柳枝,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珍视和依恋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生活琐事和友情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雀饮梅凡雪,鱼吞水面云。山居差有味,世事不堪闻。野烧穷猪穴,晴霄转雁群。溪寒春未著,闰月压余分。
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奋髯云乍起,矫首浪还冲。荀氏传高誉,庄生冀绝踪。仍知流泪在,何幸此相逢。
山人笑。人间不识山间妙。山间妙。岚光浮动,半江残照。移文莫待山英校。烟霞曾结三生好。三生好。白云深锁,葛洪丹*。
曙风入修檐,宿霭度遥岭。游子恋庭闱,延此须臾景。临行懒加衣,上马晨烟冷。歧路白日忙,气候清夜永。前途寡亲友,所晤唯瘦影。长风傥或借,逸翰当少骋。不然早旋归,柴门保孤静。
济物非仆仆,功名愧无心。倚市安能美,汲泉不厌深。老人夙有尚,瓶钵好丛林。安能红尘里,徒使老骎骎。
宫壶移刻对延英,文帝从容问贾生。儒馆旋承恩诏入,士林尤说御批荣。丹山凤出宁无种,沧海鹏抟遂有程。渐待青毡归旧物,区区羲献漫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