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记六月二十日湖上所见》

羽客相携六一泉,炎歊立变晓凉天。
陈朝古桧参天瘦,和靖孤坟傍竹偏。
却向苏堤剥新芡,更寻萧寺听寒蝉。
长吟小醉归来晚,足底清风似欲仙。

作者介绍

喻良能,字叔奇,号香山,义乌(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补广德尉。歷鄱阳丞、星源令,通判绍兴府。孝宗干道七年(一一七一),爲建宁府学官。累官国子主簿,工部郎中、太常丞。出知处州,寻奉祠,以朝请大夫致仕。有《香山集》、《忠义传》等,均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香山集》十六卷。事见《敬乡集》卷一○、《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七九《香山集》跋及本集有关诗篇。喻良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香山集》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记六月二十日湖上所见》是宋代喻良能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羽客相携六一泉,
几位游客相约来到六一泉,
炎热的天气突然变得清凉宜人。
陈朝古桧参天瘦,
湖边的古老松树苍瘦挺立,
和靖孤坟傍竹偏。
靠近孤坟的竹林显得更加幽静。

却向苏堤剥新芡,
于是我们来到苏堤剥新鲜的芡实,
更寻萧寺听寒蝉。
再前往萧寺聆听寒蝉鸣叫声。
长吟小醉归来晚,
长时间吟咏、稍稍醉意的我们才回去,
足底清风似欲仙。
脚底传来的清风仿佛要仙去一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六月二十日湖上的景象。喻良能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夏日清凉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湖光山色的美丽和宁静。

诗中以“羽客相携六一泉”开篇,通过“六一泉”这一景点的引入,展示了游客们相聚一起的场景。接着,描绘了天气从炎热变得凉爽,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紧接着,描述了湖边古老的松树和孤坟旁的竹林,凸显了自然环境的静谧和宁静。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写到了前往苏堤和萧寺的情节。苏堤是杭州西湖畔的一条美丽的堤岸,而萧寺则是一个古老的寺庙。通过这两个地点,诗人进一步展示了湖上的景色和风光。

最后两句“长吟小醉归来晚,足底清风似欲仙”,表达了诗人们长时间吟咏和略微醉意后的归程,足底传来的清风使人感觉仿佛要飘然仙去。

整首诗词以写景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夏日湖上的宁静和美丽。同时,通过描绘游客们的活动,展示了他们在湖上的愉快时光。整体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湖畔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 《题桃源》

    舍舟入洞夕阳斜,得见方村八九家。林锁山环藏屋宇,鸡鸣犬吠隐烟霞。宁知门有今朝客,可使灯开昨夜花。共喜相邀询动止,呼童汲水煮山茶。

  • 《陪冯使君游六首》

    临水登山兴自奇,锦沙墩上最多时。虽云发白孤峰好,其奈名清圣主知。草媚莲塘资逸步,云生松壑有新诗。翛然别是神仙趣,岂羡东山妓乐随。

  • 《唐诏监簿池阳市征》

    五鼓歇津亭,风帆去斗城。美材王国秀,独木县官征。萍密浮罂剂,蒪丝杂釜羹。袁郎秋咏去,江月对盈盈。

  • 《和曼叔》

    官路飘蓬奈别何,塞垣相见此情多。酒樽重喜为亲寿,华发犹能继子歌。行树坐思新种色,断冰应泛晚来波。紫荆山下游从少,独把雕章醉后哦。

  • 《冬夜》

    忽忽流年恨,悠悠独夜情。向人灯欲语,遶舍露如倾。梦每轻千里,愁偏怯五更。殷勤桑落酒,好为解余酲。

  • 《减字木兰花(五劝)》

    酒巡未止。更说五行人听喜。康节淳风。说道诸公运数通。乞浆得酒岁在申酋,乞浆得酒。更检戊申前定寿。亥子推何。甲子生年四百多。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