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心期耿耿浮云上,身事悠悠落日西。
千古兴亡何限错,百年生死本来齐。
沙边莫待哀黄鹄,雪里何须问牧羝。
此处曾埋双宝剑,虹光夜指楚天低。

作者介绍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是宋代文天祥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心思如云飘浮不定,身世如日落向西。历史的兴亡不可预测,生死的循环本是平等。不要在沙滩上等待黄鹄的哀鸣,也不必在雪地中询问放牧的羚羊。这里曾埋藏着一对宝剑,夜晚的虹光指引着楚天低垂。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思考。他将心思比作飘浮不定的云,将人生比作落日西沉。作者认为历史的兴衰是难以预测的,生死的循环是自然规律中的一部分,没有什么能够改变这一事实。他告诫人们不要奢望在沙滩上听到黄鹄的哀鸣,也不要在雪地中寻找放牧的羚羊,因为这些都是徒劳无益的追求。最后,作者提到在某个地方曾埋藏过一对宝剑,夜晚的虹光将它们指引向楚天低垂,暗示着战争和英雄气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通过云和落日的意象,作者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变幻。他强调了生死平等的观念,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必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诗中的黄鹄和牧羊象征了人们对于不切实际的追求和幻想的追逐。最后,宝剑和虹光的描绘给诗词增添了一丝英雄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作者对于忠诚、勇气和战争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深远的哲理和思想。

  • 《过湖口望庐山》

    江行初见雪中梅,梅雨霏微棹始回。莫道无人肯相送,庐山犹自过湖来。

  • 《苏武令》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 《送隐者一绝》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 《游峡山和东坡韵》

    双虬挟泓玉,奥入百转湾。向无长公诗,草木今何颜。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还。长风驾余舟,老人急开关。逢迎欠高僧,喜有识面山。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间。君命何敢留,归棹随赐还。惭愧和光翁,笑指青童鬟。

  • 《虞美人》

    以送之。时正之被召淮阳堂上曾相对。笑把姚黄醉。十年离乱有深忧。白发萧萧同见、渚江秋。履声细听知何处。欲上星辰去。清寒初溢暮云收。更看碧天如水、月如流。

  • 《踏莎行(灵泉重阳作)》

    菊露晴黄,枫霜晚翠。重阳气候偏如此。异乡牢落怕登临,吾家落照飞云是。举扇尘低,脱巾风细。灵苗医得人憔悴。灯前点检欠谁人,惟有断鸿知此意。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