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劫风尘暗,衣冠痛百罹。
静传方外学,晴写狱中诗。
烈士惟名殉,真人与物违。
世间忙会错,认取去来时。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浩劫风尘暗,衣冠痛百罹。
静传方外学,晴写狱中诗。
烈士惟名殉,真人与物违。
世间忙会错,认取去来时。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文天祥在燕越被囚禁期间的心情感受。作者深感当前社会陷入了浩劫之中,风尘扑面而来,社会风气败坏,他身为文人士族,对这种境况感到痛心。然而,在囚禁之中,他静下心来传授方外学问,寻求内心的宁静。晴天时,他坐在狱中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慨。他认为真正的烈士是以名誉为代价甘愿牺牲的,而真正的圣人与世间物欲无关。在忙碌的世界中,人们常常追逐错过了往来时光,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也产生了偏差。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坚韧和深思熟虑的品质。尽管社会风云动荡,文天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仍然保持了对学问的追求和对道德价值的坚守。他在囚禁的环境下,通过静心传授方外学问和写作诗歌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抒发自己的思考。他通过狱中的诗作,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以及对真正的烈士和圣人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烈士是愿意为了名誉而牺牲的,而真正的圣人则超越了世俗欲望。最后,他指出了世间忙碌所带来的误判和错失,呼吁人们应该认清去来时的本质,回归内心的平静和真实。这首诗词在表达文天祥坚守正道、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理解。
老大成名仍足病,纵听丝竹也无欢。高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
立春犹二日,涨雨一何深。秀足明吟眼,危如撼旅心。仆愁前店闭,马怯小桥临。不见兵氛起,溪西好竹林。
昨夜轻雷起风雨,芍药红牙竹栏土。南庭梅花如杏花,东家残朱涂颊酺。萼为裳衣蕊为组,枝为高居干为户。蛱蝶未生蜂未来,赤身掩敛无金缕。终然有子当助傅说羹,落亦不学飞燕皇后回风舞。此意又笑麻姑与王母,勾引何人擗麟脯,是非方朔谩汉武,只知此桃不知语。树不著口数,而今
日上牛头度岁辰。黄钟吹_煦乾坤。弦歌堂上三称寿,风月亭前又见君。人似旧,景长新。明朝六桂侍双椿。蛮邦父老惊曾见,得似君家别有春。
君实不饮酒,庭下多栽菊。不知黄花开,奈此杯中绿。凌晨烟露糍,后日风霜促。欲表君苦心,宜种子猷竹。
真精二者合而凝,形气中涵太极真。道即是身身即道,从来道外本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