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阳殿上步黄金,一落颠崖地狱深。
苏武窖中偏喜卧,刘琨囚里不妨吟。
生前已见夜叉面,死去只因菩萨心。
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中文译文:
登上寥阳殿,步行在黄金上,
一跌落到颠崖,地狱之深。
苏武躺在窖中,却偏爱睡觉,
刘琨困在牢里,却依然吟诗。
生前已经见过夜叉的面容,
死去只因菩萨的心意。
万里尘沙知己已尽,谁能听到广陵的音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他写这首诗的起因是他在巡视燕越地区时,深受当地人民的苦难所感动。这首诗描绘了他在颠崖边缘的寥阳殿上行走,用黄金来象征殿内的富贵,但他却深感地狱的深渊,意味着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在诗中,他提到了苏武和刘琨。苏武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忠诚的官员,被贬到边远地区的窖中,但他却能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和坚定。刘琨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文人,他也被囚禁在牢中,但他依然能够自得其乐地吟诗作赋,显示出文人的精神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生死和音乐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他曾经面对夜叉(指世间的恶势力),而死因却是因为菩萨的心意(指善良和慈悲)。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他认为他的知己已经尽头,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对广陵音乐的向往和思念。
这首诗通过对于富贵和苦难、困境和追求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痛苦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触动。它展示了文天祥作为一位爱国志士和文学家的情怀和哲思,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批判意味。
老大成名仍足病,纵听丝竹也无欢。高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
立春犹二日,涨雨一何深。秀足明吟眼,危如撼旅心。仆愁前店闭,马怯小桥临。不见兵氛起,溪西好竹林。
昨夜轻雷起风雨,芍药红牙竹栏土。南庭梅花如杏花,东家残朱涂颊酺。萼为裳衣蕊为组,枝为高居干为户。蛱蝶未生蜂未来,赤身掩敛无金缕。终然有子当助傅说羹,落亦不学飞燕皇后回风舞。此意又笑麻姑与王母,勾引何人擗麟脯,是非方朔谩汉武,只知此桃不知语。树不著口数,而今
日上牛头度岁辰。黄钟吹_煦乾坤。弦歌堂上三称寿,风月亭前又见君。人似旧,景长新。明朝六桂侍双椿。蛮邦父老惊曾见,得似君家别有春。
君实不饮酒,庭下多栽菊。不知黄花开,奈此杯中绿。凌晨烟露糍,后日风霜促。欲表君苦心,宜种子猷竹。
真精二者合而凝,形气中涵太极真。道即是身身即道,从来道外本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