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即目》

万笏尖中路渐成,远看如削近还平。
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眼前直觉群山小,罗列儿孙未得名。

作品评述

《即目·万笏尖中路》是清代文人林则徐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色的壮丽图景,通过对山势、云雨和阳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万笏尖中路渐成,
远看如削近还平。
不知身与诸天接,
却讶云从下界生。
飞瀑正拖千嶂雨,
斜阳先放一峰晴。
眼前直觉群山小,
罗列儿孙未得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山路的变化和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对山势的描绘,表现了山势的陡峭和高耸。诗中的“万笏尖中路渐成”,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蜿蜒曲折,在远处看来像是被削平了一样。这种景观给人以远离尘嚣、静谧而壮丽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身体与天空相接的地方在哪里,却惊讶地发现云雾却是从低处升起的。这种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奇妙和不可思议之处的感慨。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飞瀑流下的千嶂雨,以及斜阳透过云层照在山峰上的景象。这种景色的变化和交替,展示了自然界的多变和绚丽,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

最后两句,“眼前直觉群山小,罗列儿孙未得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直观感受,认为眼前的群山虽然壮丽,但相比于永恒的自然,人类个体的存在显得微不足道。同时,诗人也通过这种对自然景观的观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多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和存在的思考。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使诗人能够超越个体的狭隘,感受到更大的存在和普世的价值。

  • 《即事呈斯远三首》

    去却蔫花意转新,是知疏密总宜人。正由秽去清虚集,不碍萧然冠与巾。

  • 《晓鸡》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 《自咏二首》

    一病观书歇,终朝药饵亲。焚香葆静性,咬菜适清神。落燕巢低屋,饥乌噪近人。觅仙难换骨,贫瘦得吾真。

  • 《鲁港》

    方夸金坞筑,岂料玉床摇。国体真三代,江流旧六朝。鞭投能几日,丽解不崇朝。千古燕山恨,西风卷怒潮。

  • 《天安门诗抄》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 《书慈光塔》

    灵骨未藏三十载,我来收得葬孤山。此中起塔不在大,已有高名垂世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