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即目》

李径阴森接翠畴,押帘风日澹清秋。
晚乌藏柳栖残照,远燕伤风失故楼。
星汉经年虽可望,云波千叠不缄愁。
平居革带频移孔,谁问无憀沈隐侯。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即目》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李径阴森接翠畴,
押帘风日澹清秋。
晚乌藏柳栖残照,
远燕伤风失故楼。
星汉经年虽可望,
云波千叠不缄愁。
平居革带频移孔,
谁问无憀沈隐侯。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色。诗人欧阳修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描绘李径的阴森和翠畴的接连,押帘风日的澹淡秋天,晚乌藏柳栖息在残照中,远燕因风失去了它的故楼。这些景象都展示了岁月的流转和变迁。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物和细节,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李径的阴森和翠畴的接连,押帘风日的澹淡秋天,晚乌藏柳栖息在残照中,远燕失去了它的故楼,这些景象都传达了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还出现了星汉经年虽可望,云波千叠不缄愁的句子,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困境的坚持。平居革带频移孔,谁问无憀沈隐侯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无奈和对他人的不解。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 《五峰岩》

    开到荼醾春事阑,又寻杖履看青山。人行瘦石枯藤上,路入蛮风瘴雨间。佛地平分天界限,道场元属鬼门关。野僧不会游人意,日未晡时及早还。

  • 《偈颂一百五十首》

    夜寒错认定盘星,金屑霏霏翳眼睛。教坏平人至今日,惺惺划地不惺惺。

  • 《雁後归/临江仙》

    巧翦合欢罗胜子,钗头春意翩翩。艳歌浅拜笑嫣然。愿郎宜此酒,行乐驻华年。未是文园多病客,幽襟凄断堪怜。旧游梦挂碧云边。人归落雁後,思发在花前。

  • 《瓶梅》

    为怕凋零不忍栽,问云何处正初开。小窗尽日看春至,短帽无人彻夜陪。光景长如新月上,杖藜懒向小园隈。最怜飞玉朝来见,不怪狂风急雨催。

  •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