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辇下译经正觉大师》

水国无归梦,年来帝泽深。
梵书翻宋语,道论变吴音。
静室清香凝,闲庭古树阴。
玉华前事在,高迹许谁寻。

作者介绍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作品评述

《寄辇下译经正觉大师》是一首宋代的诗词,由释智圆创作。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种寄情自然、追忆往事的情景,展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中描述了水国无归梦、年来帝泽深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水国无归梦"指作者在异乡,心中时常回忆起故乡的情景,而"年来帝泽深"则暗示了多年来对于帝王的恩泽深厚。这些描绘呈现出一种忧思故土的情感。

其次,诗词中提到梵书翻宋语,道论变吴音,暗示了佛教经典的翻译与传播。这表明作者对于佛教教义的倾慕和对于文化交流的关注。这种对于文化传承和融合的思考,使得诗词更加丰富和深邃。

诗词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静室清香凝,闲庭古树阴。通过描绘静谧的室内环境和古老的庭院景致,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怀。这种情怀与前半部分的思念故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最后两句"玉华前事在,高迹许谁寻"表达了作者对于前世的追忆和对于个人成就的思考。"玉华前事在"指作者曾经在人世间留下了不凡的事迹,但"高迹许谁寻"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成就的淡然和对于世人评价的漠视。这种超越尘世的态度,体现了诗词中的高远情怀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于寄情自然、追忆往事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于世间万物的思考。将追忆故土、文化传承、宁静致远以及对于个人成就的思考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这首诗词的丰富意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沉浸其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思索。

  • 《中书侍郎赠银青光禄大夫傅钦之挽辞三首》

    平生出处与迍通,五十年中事事同。晚岁金门陪末议,一朝华箦见将终。晋贤已失苍生望,鲁国还嗟我道穷。衰病无因送归绋,商声聊复寄深衷。

  • 《渔家傲(从叔父乞苏州湿红笺)》

    一舸姑苏风雨疾。吴笺满载红犹湿。色润朝花光触日。人未识。街南小阮应先得。青入柳条初著色。溪梅已露春消息。拟作新词酬帝力。轻落笔。黄秦去后无强敌。

  • 《不能忘情吟》

    鬻骆马兮放杨柳枝,掩翠黛兮顿金羁。马不能言兮长鸣而却顾,杨柳枝再拜长跪而致辞。辞曰:主乘此骆五年,凡千有八百日。衔橛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凡三千有六百日。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隤。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

  • 《庖人舟殿后馁甚以葱虀佐饭》

    黄州狭港半江空,白饭青葱酒一钟。莫厌路贫愁欲绝,稍还瓮牖旧家风。

  • 《子年刘郎写余老貌求赞》

    鬓少梳欲无,髭短镊更少。搔鬓祗捻髭,觅句何日了。

  • 《秦淮官柳二首之一》

    秦淮两潮西复东,淮边杨柳酣薰风。送春白花去漠漠,避日黄鸟啼怱怱。陶彭泽多倦官叹,桓琅邪今衰病翁。此身会复有健日,拟就绿阴横钓篷。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