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山名重舜耕馀,太守文章世罕如。
但见清风变齐鲁,未闻紫诏起严徐。
最宜视草归时训,可惜挥毫落簿书。
千骑行春且乘兴,里无胜母莫回车。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寄齐州曾子固学士》是宋代作家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历山名重舜耕馀,
太守文章世罕如。
但见清风变齐鲁,
未闻紫诏起严徐。
最宜视草归时训,
可惜挥毫落簿书。
千骑行春且乘兴,
里无胜母莫回车。
诗意:
这首诗词以寄托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远在齐州的曾子固学士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历山、太守和草归时等事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曾子固学士的赞美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不能与曾子固学士共同从事文学创作的遗憾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念。首先,历山和太守都是与学问、文学有关的象征,历山是传说中舜帝的耕作之地,太守则代表着有才华的文人。通过描绘历山名重和太守文章世罕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曾子固学士才华出众的赞美。其次,清风、齐鲁和紫诏等意象用来表现作者的思念之情,清风变齐鲁暗示着作者的心境随着思念而变化,紫诏起严徐则意味着曾子固学士还未得到皇家的重用。接着,诗中提到视草归时训,可惜挥毫落簿书,暗示了作者对曾子固学士未能在官场上发挥才华的遗憾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曾子固学士的期待和希望。最后两句“千骑行春且乘兴,里无胜母莫回车”,表达了作者对曾子固学士行春游玩的祝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曾子固学士能够早日归来的期盼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将作者的思念和希望融入其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通过对历山和太守等象征性意象的运用,使诗词更富有意境和内涵。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既有赞美之情,又有思念之情,给人以温暖和感动。
素秋授终。玄节敬御。逝将离征。我整我车。命彼仆夫。驾言北徂。告别津裔。执手歧路。泛舟中流。□□载遡。临河难逝。眷眷长顾
南陌东城处处春,不须移槛损天真。鬓毛欲白休辞饮,风雨无端只误人。鸟语提壶元自好,酒狂惊俗未应嗔。稍寻绿树为诗社,更藉残红作醉茵。
军中富余暇,飞苔同城隈。雍容陪后乘,一一应刘才。
时违运往岂无才,老气峥嵘隘九垓。漫仕有声徐偃国,赋归不愧子陵台。相逢苦雨泥双屐,可及晴湖泛一杯。忽又趁潮上桐濑,山中春笋正堪煨。
这金丹,无二道。方寸不离真水火,既未相颠倒。个中运用不辞劳。海底天心呼吸到。现出长生宝。
勤勤高意念林丘,新买溪园洛水头。千载圣贤方契会,恐君难作赤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