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钱塘罗给事》

愤愤呕谗书,无人诵子虚。
伤心天祐末,搔首懿宗初。
海树青丛短,湖山翠点疏。
秋涛看足否,罗刹石边居。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作品评述

《寄钱塘罗给事》

愤愤呕谗书,
无人诵子虚。
伤心天祐末,
搔首懿宗初。
海树青丛短,
湖山翠点疏。
秋涛看足否,
罗刹石边居。

诗词的中文译文:

愤愤地吐槽谗言的信函,
没有人会真正诵读虚假的话。
心伤,是在天祐年末,
懊恼,是在懿宗统治刚开始。
海上的树丛苍短,
湖山的翠色点点稀疏。
秋天的波涛是否满足,
罗刹石边的我仍孤居。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齐己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愤懑和无奈。诗中他谴责了社会上的许多虚假和谗言,认为没有人真正诵读真理,心灵所受的伤害由来已久。他对于王朝的局势感到失望和懊恼,有种无可奈何之感。诗中还描绘了一幅海上和湖山的景色,通过形容树丛的短小和湖山翠色的稀疏来表达他内心的孤独和落寞。最后的两句暗示着他对于当前局势的深切思考和忧虑。

赏析:

这首诗用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诗中的愤懑情绪通过对虚假言辞的批判和对政治局势的悲叹而表达出来。同时,作者运用了景物描写来衬托诗中的情感,巧妙地将自己的心情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和表现力。整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的困境和变迁,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 《漠北怀古(四首·西斋《漠北》、《开平》诸》

    旷野多遗骨,前朝数用兵。烽连都护府,栅绕可敦城。健鹘云间落,妖狐塞下鸣。却因班定远,牵动故乡情。

  • 《寄三城旧友卫比部二绝》

    景好身还健,天晴路又乾。小车芳草软,处处是清欢。

  • 《仁宗皇帝挽词三首》

    纳谏终无牾,无人久更明。恩波通四海,寿域载群生。异俗衣裳会,诸儒雅颂声。威灵空想象,盛德讵能名。

  • 《长相思》

    净亭亭。步盈盈。蝉影明绡傅体轻。水边无限情。翠尊倾。翠鬟倾。归去如何睡得成。西风吹酒醒。

  • 《题陈日华二友堂》

    书生作吏从朱墨,官事纷纷何日息。不堪雁鹜对敲朴,宁解诗书伴松竹。太丘退食何萧然,笔研不落尘埃边。前岁读书山水县,今年二友来通川。料君捧诏还朝日,老盖寒梢应的皪。此时留与后人看,要使清风继前迹。

  • 《启行》

    虞卿双白璧,鲁连千黄金。重轻岂在彼,在此方寸心。声名落天地,辉采流古今。没齿无一称,终将愧朝簪。晨趋螭石下,夕过鸾阁阴。兹焉复申命,载道荆山南。闲中牧龙媒,郤上驯鸷禽。岂徒饱刍肉,神俊令销沉。扬舲大江水,弭节春树林。高高向明月,聊用开吾襟。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