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真灵无功,功超造化。
真圣无相,相包虚空。
从权摄化,正按旁提。
风行草偃,玉转珠回。
使人人向这裹饱食味法味,惭愧。

作者介绍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巖。爲青原下十三世,宝峯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作品评述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是宋代释智朋所作的一篇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中文译文:
真灵无功,功超造化。
真圣无相,相包虚空。
从权摄化,正按旁提。
风行草偃,玉转珠回。
使人人向这裹饱食味法味,惭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越凡俗的境界和觉悟。诗中的“真灵无功,功超造化”意味着真正的灵性并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超越尘世的造化,追求更高的境界。同时,“真圣无相,相包虚空”表达了真正的圣人无形无相,包容广大的虚空,具有广阔的胸怀和深刻的智慧。

诗中的“从权摄化,正按旁提”表达了一种在世俗中行善积德的态度。诗人认为,虽然真正的境界超越了尘世,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当依法办事、遵循权力的规则,并以正直的态度来提升自己的修行。

最后两句“风行草偃,玉转珠回”形象地描绘了风吹草动、珠子滚动的景象。这里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变幻无常,而真正的智慧和境界则能够在这种变幻中保持稳定和坚定。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于人生境界和修行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释智朋以虚实相应的手法,揭示了超越尘世的真正智慧和境界,并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内心的净化和超越。这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和启发,让人们思考自身的修行和追求,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真正的智慧和慈悲心态。

  • 《失调名》

    藕叶清香胜花气。

  • 《摸鱼子 中都饯荀平叔都事赴大都》

    正荒寒似逃空谷,佳人又话离别。风低白草天无际,漠漠平沙如雪。心欲折。看落日飞鸿,一线明还灭。长歌激烈。把湖海襟期,关山风物,取次付弹铗。毛锥子,千古钻研搜*。谁知更比鸠拙。仲宣不作登楼赋,闲杀一天秋色。珊佩*。羡公去鸣驺,醉上长安陌。予怀转结。怕紫塞寒深,

  • 《云泉亭》

    绝顶郁其前,寒崖喷玉泉。亭成山补阙,境胜我搀先。树杪江天接,榕根石磴悬。赏心遂连日,合为智仙传。

  • 《满江红 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 《同邹侍讲诸公游长春宫故址(四首)》

    飘飘上崇冈,游目眺西山。高山丽晴景,超然神虑闲。群峰竞奔峭,历历纷上干。西连雁门阻,东瞰沧海湾。信哉天地灵,万古开险艰。兴言展良游,缅邈不可扳。但看芙蓉色,隐映青云间。灵踪良可感,览胜自忘还。

  • 《春尽》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