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发祥,圣人诞降。
恩沾四海,德被万邦。
林下道人,坐则禅板蒲团,用则拄杖拂子,无非仰答圣恩。
今日赞祝一句,又作么生,此心心外更无心。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巖。爲青原下十三世,宝峯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是宋代释智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天地的起源,圣人的降生,以及圣人的恩泽普及四海,德行被万邦景仰的主题。诗词通过描绘林下道人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圣恩的感激和对圣人智慧的敬仰。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天地发祥,圣人诞降。
恩沾四海,德被万邦。
这两句表达了天地的起源和圣人的降生,暗示了圣人的伟大和神圣性。圣人的出现为世界带来了恩泽和德行,使得四海之内都受到他的庇佑。
林下道人,坐则禅板蒲团,
用则拄杖拂子,无非仰答圣恩。
这几句描绘了林下道人的生活方式。他在禅定中坐在蒲团上,用拄杖和拂子来行走和使用物品。这些行为都是他对圣恩的回应和敬仰。林下道人的修行方式体现了对圣人智慧的追求和敬畏。
今日赞祝一句,又作么生,
此心心外更无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在赞叹圣人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修行和人生意义。他认为自己的心境超越了世俗的欲望和烦恼,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追求智慧和境界的提升。
这首诗词通过对圣人和林下道人的描绘,表达了对圣恩的感激和对圣人智慧的敬仰。诗人通过自身修行的态度和心境展示了对圣恩的领悟和对智慧境界的追求。整首诗词简洁而富有哲理,展示了佛教思想和修行的内涵。
弱龄轻日月,迈景想神仙。顾往谅无及,待来徒自怜。黄金弃砂砾,劬心炼丹铅。凿石不得水,沉剑徒窥渊。流光不我与,白发盈华颠。杖策出门去,十步九不前。归来对妻子,尘灶午未烟。干时乏计策,退耕无园田。霜蒲怨青松,逝矢恨惊弦。已矣复何道,吞声赴黄泉。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阴高压汉营春。天晴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重德由来为国生,五朝清显冠公卿。风波久伫济川楫,羽翼三迁出谷莺。绛帐青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时荣。孔门弟子皆贤哲,谁料穷儒忝一名。
宝剑未出匣,神光射斗牛。千兵虽易得,一将实难求。
吴王废苑草青青,一骑今朝发野亭。谁道别君行路远,去时人醉到时醒。
合志同宗忆嗣清,寻盟继好感难兄。关西伯起今夫子,後世子云重易经。金薤银钩诒妙墨,貂裘王札寄交情。本朝未有杨家相,留待公归两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