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时许有书相寄,望望江东是几回。
霸越亡吴增感慨,登山临水复徘徊。
去秋同听梧桐落,今日独看鸿雁来。
路隔半千烟霭外,为谁频上最高台。
《寄瑞天蕴》是宋代释行海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离别时曾约定互寄书信,望着江东已经几次了。霸越之地吴国已经灭亡,我感慨万分,登上山顶,俯瞰水面,心中犹豫不决。去年秋天,我们曾一同聆听梧桐树叶的飘落声,而今天我独自目送着大雁归来。路隔半千里,烟霭弥漫,我站在最高的台上,不断问自己,为了谁而频频登临?
诗意:
《寄瑞天蕴》这首诗词表达了离别时的思念之情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约定相互寄送书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已经多次望着江东,仍未收到彼此的消息,这让他感到惋惜和焦虑。在他登山俯瞰山水之际,他回想起吴国的灭亡,对历史的变迁感到深深的触动。他回忆起去年秋天与友人共同聆听梧桐树叶的飘落声,而今天他独自目送大雁归来,心中思念之情更加浓烈。他在离别的道路上与友人隔绝了千里之遥,面对迷雾弥漫的山间,他站在最高的台上,反复思考着为了谁而频频登临的意义。
赏析:
《寄瑞天蕴》这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的别离情景,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诗人望着江东已经多次,却未能收到友人的来信,表现出他对友人的牵挂和焦虑。他回忆起吴国的灭亡,对历史的变迁感到感慨万分,这种变迁也映射了友情的冷却和疏远。诗人在登山俯瞰山水之际,对友情与离别的意义进行思考,他的内心充满了犹豫和迷茫。最后,诗人站在最高的台上,面对路隔千里,烟霭弥漫的景象,他反复问自己,为了谁而频频登临,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友情与离别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引发读者对离别、友情以及人生选择的思考。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犹豫,诗词给人以深刻的思索与共鸣,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特点与风范。
宝殿压崔嵬,华池顶上开。山从太白出,水自洞庭来。阁树联珠塔,岩花照石台。吴王清暑地,那得有尘埃。
高鸟翔云外。
温温气象半篙津,匏杓调和冷暖匀。直得通身浑是水,端知赤肉了无尘。风埃面目揩磨净,丘壑形骸洗濯春。妙触宣明佛子住,首楞严会有斯人。
两年无惠及编望,蜀道天难六月行。深羡高僧捐世累,竹风清处听泉声。
天上石麟堕,人间琼树芳。叔孙知典礼,曹植有文章。桃李蹊方盛,芝兰室更香。榻先徐孺下,书异邺侯藏。载世推能事,当年亦宠光。颇怀追润色,奚惜吐琳瑯。末俗元多忌,冲怀竟两忘。由来高士驾,不肯少年场。鼎鼎文方古,鱼鱼道必昌。仲山终补衮,虞舜正垂裳。贱子虚蒙顾,仁风
名公作逐臣,驱马拂行尘。旧国问郧子,劳歌过郢人。一川花送客,二月柳宜春。奉料竹林兴,宽怀此别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