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山中友人》

清修二师持远徒,麻衣草座深山居。
心如莲花不着水,身似孤云行太虚。
记得茅堂明月夕,同汲寒泉煮白石。
多年不见拟相寻,秋风落叶迷行迹。

作者介绍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作品评述

《寄山中友人》是宋代释文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修二师持远徒,
麻衣草座深山居。
心如莲花不着水,
身似孤云行太虚。
记得茅堂明月夕,
同汲寒泉煮白石。
多年不见拟相寻,
秋风落叶迷行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释文珦寄给山中友人的情景。诗人以清修的心态,拜师学道,带着远徒深居于山中的麻衣庵。他的内心如莲花一般清净,不受尘世的纷扰所动摇;他的身体则像孤云一样自在地行走于太虚之间。诗人回忆起茅堂中明亮的月夜,与友人一同汲取寒泉水来煮白石,这是他们共同的经历。多年未曾见面,他计划相约一同寻找彼此的行踪,可秋风吹落的落叶却迷失了他们的足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清修之心和深山隐居的生活。诗人用心如莲花、身似孤云的比喻,表达了他对内心平静和自由自在行走的追求。茅堂明月夜的描绘,给人以宁静和恬淡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共同修行的美好时光。然而,多年不见后的秋风落叶却使他们的相聚成为了迷失的行踪,增添了一丝惆怅和遗憾。

整首诗以自然、淡泊的语言风格,表达了诗人对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思念。它通过对清修心境和友情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时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远离尘嚣的情感倾向。这首诗词以简约的表达和深远的意境,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内心自在的生活哲学,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赠大仰齐禅师》

    大仰古名刹,师居二纪中。本无一法说,须信万缘空。体与大虚合,心将诸祖同。唐来三百栽,不附释迦风。

  • 《效古·其一岁暮怀》

    其一岁暮怀感伤,中夕弄清琴。戾戾曙风急,团团明月阴。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其二若木出海外,本自丹水阴。群帝共上下,鸾鸟相追寻。千龄犹旦夕,万世更浮沉。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

  • 《得山雨》

    急雨射苍壁,溅林跳万珠。山根水壅壑,漫窗若注壶。

  • 《幽居》

    衰鬓萧条笑旧青,一枝栖稳寄余龄。徐行不媿衣露肘,安卧何妨席见经。视客恰如堂上燕,捐书那愿案头萤。时时开说前贤事,聊遣乡闾识典刑。

  • 《屈原庙》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幡。龙舆已逐蜂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

  • 《偈颂一百零九首》

    门外门内,一时分付。若是俊流,何必重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