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薪薪已无,问米米已空。
假贷愧邻里,奔走愁仆童。
乞食陶徵君,乞米平原公。
昔人有如此,吾今未为穷。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即事二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自己生活贫困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和对过去辉煌时光的怀念。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问薪薪已无,问米米已空。
假贷愧邻里,奔走愁仆童。
乞食陶徵君,乞米平原公。
昔人有如此,吾今未为穷。
诗意表达了作者的困境和无奈。他在问别人要工资时已经没有可问之处,问别人要米时已经没有米可问。作者感到愧对邻里,因为不得不向他们借贷,而自己却无力偿还,这让他感到羞愧。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作者不得不奔走忙碌,同时又为自己的仆童感到忧虑。他不得不乞求陶徵君和平原公赐予食物和粮米。最后,作者提到过去有人曾经面临如此困境,但他自己至今尚未达到如此境地。
这首诗词通过朴素的表达揭示了作者的贫困境遇,以及对过去逝去的光景的留恋和对未来未知的担忧。它展现了宋代社会中普通人民的生活困境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谋立储君谁孕姬,巨商贩鬻巧观时。十年富贵随轻覆,奇货元来祸更奇。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三回四度,不曾入得径山门。万恨千愁,今日落在弟子手。只得欢喜忍受。
僧馆经年学,书签尽日抽。空闻割鸡笑,不见化凫留。瘴月晓还落,蛮云冷未收。西华夜来雨,净洗一生愁。
老去欢悰久已无,病来瘦骨不胜扶。山居幸自依青士,身事何曾问紫姑。
春光无次第,雪后景已暄。爱此沙路平,青山压晴原。下车策蹇行,并辔相笑言。远峰翠欲滴,近岫势屡翻。惜未及花时,指点桃梨村。悠然度溪桥,下有碧潺湲。投鞭一盥漱,为我洗烦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