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僧巴鼻,圆明绝颣。
直须推倒,却要扶起。
玉马饮乾明月泉,泥牛耕破玻璃地。
披毛戴角异中来,天上人间能几几。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十首》是宋代僧人释正觉所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觉悟。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偈十首
衲僧巴鼻,圆明绝颣。
直须推倒,却要扶起。
玉马饮乾明月泉,
泥牛耕破玻璃地。
披毛戴角异中来,
天上人间能几几。
译文:
衲袍僧人的鼻子高耸,
圆满明亮,毫无瑕疵。
直接推倒却又要扶起,
玉马在干燥的明月泉中饮水,
泥牛耕作破碎的玻璃地。
披着毛皮,戴着角,与众不同而来,
人间与天上又有多少相似之处。
诗意与赏析:
这组诗词以寥寥几句勾勒出了一幅富有哲理和禅意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精深思考。
首先,作者用"衲僧巴鼻,圆明绝颣"描绘了一个高鼻子的僧人形象。"衲僧"指的是穿着衲衣的僧人,"巴鼻"意味着鼻子高挺。"圆明绝颣"则表达了鼻子的完美和无可挑剔。这里的形象描写可能是对于完美的追求和境界的象征。
接下来的两句"直须推倒,却要扶起"传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无论遭遇多少挫折和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并重新站起来。这是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鼓励和提醒,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力量。
接着,诗中出现了玉马和明月泉、泥牛和玻璃地的对比。玉马是高贵的象征,而明月泉是一种纯净的资源,暗示着人们追求美好和纯洁的心态。然而,泥牛耕破玻璃地则呈现了一种不协调和破碎感,可能象征着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这种对比表达了人生中理想与现实、完美与破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最后两句"披毛戴角异中来,天上人间能几几"则呈现了一种超越常规和不拘一格的态度。披毛戴角的形象象征着与众不同、独特的存在。"天上人间能几几"则是对人生境界的反问,表达了人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诗人或许想表达的是,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应该独立思考、追求卓越,不受限于凡俗的束缚。
总的来说,这组诗词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以对比和意象的手法,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觉悟。它呼唤人们在困境中坚持,追求纯洁和完美,同时鼓励人们保持独立思考和超越常规的态度。这些思想和哲理都蕴含在作者的精妙词句中,使这组诗词成为一幅引人深思的禅意画卷。
提壶戏饮方多病,布谷催耕未有田。老去情怀非宿昔,日长图史得周旋。客愁正是连山雨,时事浑如上水船。问主导诗翁无恙否,遥怜裋褐耸双肩。
当年嚼血渍铜驼,风气悠悠柰若何。汉贼已成千古恨,楚囚不觉二年过。古今咸道天骄子,老去忽如春梦婆。试把睢阳双庙看。只今事业愧蹉跎。
涧畔梅花似杏红,思君日日对春风。扁舟甚欲来相访,闻道身长在定中。
衮冕有人妖,锺鼓成国蠹。可怜凌霜干,不作济川具。三易朝吾车,六诗暮吾辅。岂亦不自娱,菊径而兰亩。
越山花去剡藤新,才子风光不厌春。第一莫寻溪上路,可怜仙女爱迷人。
兽之穷,奔大麓。天厚黄德,狙犷服。甲之櫜弓,弭矢箙。皇旅靖,敌逾蹙。自亡其徒,匪予戮。屈rH猛,虔栗栗。縻以尺组,啖以秩。黎之阳,土茫茫。富兵戎,盈仓箱。乏者德,莫能享。驱豺兕,授我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