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即事》

老觉山林可避人,正须麋鹿与同群。
郤嫌鸟语犹多事,强管阴晴报客闻。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作品评述

《即事》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逃离尘嚣、寻求宁静的愿望,以及对自然界的喜爱和渴望与动物共处的情感。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老觉山林可避人,
正须麋鹿与同群。
郤嫌鸟语犹多事,
强管阴晴报客闻。

诗词的诗意是,作者发觉老觉山林是一个可以躲避尘嚣和烦扰的地方。他渴望与麋鹿一起生活,并享受它们的陪伴。然而,他对于鸟语的喧嚣有些厌烦,因为鸟语常常提醒他有许多琐事要处理。最后,他不情愿地承担起了预测天气变化的责任,因为他不得不向来访的客人报告天气的变化情况。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动物,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尘嚣和烦扰的向往。老觉山林被描述为一个理想的避世之地,可以带给作者宁静和平静的心灵。作者想要与麋鹿为伴,与它们一同生活,这反映了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纯真无邪生物的向往。

然而,诗中的“郤嫌鸟语犹多事”一句显示了作者对琐碎事物的厌倦。鸟语虽然是大自然的声音,但作者认为它们不断提醒他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这与他追求宁静的心境形成了反差。

最后两句“强管阴晴报客闻”,展示了作者的责任感。尽管作者渴望与自然为伴,但他不得不履行向来访的客人报告天气变化的职责。这反映了作者作为一个人的责任和社会角色的认识。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与自然的向往,以及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责任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动物的描绘,以及对琐碎事物的厌倦,诗人传达了他内心深处对平静与和谐的追求。

  • 《磐石》

    古寺耸山椒,公堂去不遥。寻僧忘俗虑,盘道出尘嚣。疏箔卷烟雾,明时望泬漻。渔翁江上立,指我在云霄。

  • 《瀑布》

    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非趋下流急,热使不得住。

  •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少而躬耕,老复其真。乘流得坎,不问所因。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 《游仙曲(三首)》

    天风飒飒步声虚,一片红云控帝居。闻道茅家开夕宴,上元亲授太霄书。

  • 《渡江寄吴氏伯仲》

    烟中流水晓潺潺,扬子津头雨一湾。沾袖成斑皆客泪,隔江如黛是家山。欲探子母羞钱箧,未卜雌雄泣剑环。寄语吴郎三玉树,莫因裘敝笑人还。

  • 《送江陵薛侯入觐序》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而猝饱必且负嵎。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政在我矣。”已而果就约。至他郡邑,暴横甚,荆则招之亦不至。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